引言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种植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水稻生长,切实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水稻种植技术,有效做好选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工作,并针对水稻常见病虫害做好防治工作,保障水稻丰收丰产,切实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必须遵循一定防治原则。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农药防治效果较好,但必须控制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方式,在充分发挥药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对水稻生长的不良影响及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相较于农药防治,当前更提倡采用物理方式如翻地、除草等,生物防治如放养益虫、性激素吸引等方式。
2水稻种植关键技术
2.1选种
严格挑选水稻品种,首先要保证水稻品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其次再考虑产出水稻的产量及品质特点。需对购买种子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选择当地政府制定的经销处进行购买。
2.2苗床处理及育苗
通常而言,水稻苗床大多数呈东西走向,可以确保水稻幼苗获得更充分的光照,提高出苗率,同时在培育幼苗的过程中,还应确保幼苗根部有足够的延伸空间,在种植时需适时调控好苗床距离。另外,为强化育苗成效,还可于苗床上方覆盖1层薄膜,保证苗床温度与水分,减少天气对幼苗的不良干扰,为幼苗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苗床选取需参照3个原则,一要运苗便利,二要排灌便利,三要背风朝阳,苗床具体规格为畦面宽1.5m、秧沟宽0.3m、深度0.2m,四周沟的实际宽度要宽于0.5m、深度0.3m。苗床板面应为实、平、直。育苗营养土应以适宜比例做好填充,分析土壤状态后,得出最佳配置比例,营养土要均匀平铺,厚度控制在大约2cm即可,床土表层尽量平整,确保床土中水分、养分适宜。
2.3整地
整地工作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水稻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整地不到位,如整地搅拌次数过多,放水泡田时间过短等,均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必须对整地工作加强重视,切实做好整地工作。将耕地深度控制在15~20cm,确保土地翻耕到位,翻耕后的土地不存在异物,土质松软;对土地翻耕后,可向翻整后的土地播散适量的生石灰,并进行晾晒,杀灭隐藏的病菌与害虫。
2.4田间管理
水稻田间管理关联到很多方面,比如,如何对水稻进行排水管理、除草管理、肥料管理等。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要确保稻田内有充足的水分,避免因阳光过于灼热,使水稻田内的水分过度蒸发,影响水稻生长,在连绵多雨的季节,要适当排除稻田间过多的水量,保有一半即可。铲除水稻周围长出的其他无用植物,有效清理种植区域,防止养分流失。在不同的水稻成长阶段和种植范围,选择恰当的肥料,科学有效的进行肥料播撒,避免过量的施肥带来土地、空气的污染。除此之外,要进行土地的整理,要求水稻种植区的土壤保持平整并具有高质量的土壤肥沃力、透气性和渗水性,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水稻提高成长速度,在进行水稻种植前,要做好土壤翻整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的蓬松度,以便后续灌溉、施肥环节的有效开展。同时在冬季来临前要适当完成土地的深耕工作,改善土壤结构,避免低温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2.5合理应用肥料
施肥工作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必要措施,能够提供其所需的大量养分,并提高土壤的肥沃力,加强水稻抗性,促进其生长。为了进一步提高施肥的作用与能效,需要进行施加方案的合理规划,首先要设计好肥料用量,控制好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比例,避免过度使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施肥时间,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的效果,保证水稻的高效吸收,发挥资源的最大经济性。
2.6水稻收获
当水稻成熟后,含水量会低于25%,此时可使用谷物收割机进行收获,在使用器械时要注意保持较高的脱净率并减少水稻破损情况的发生,将破损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同时农民要定期做好机械装置的维修和保养,在使用过后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与检查,确保设备故障被一时间发现,避免问题的不断累加,最后导致收割机性能严重下降,难以高效开展收获工作。此外,相关农户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明确栽培技术的操作方法,培养良好的管理意识,能够应对收获过程中产生的突发状况,第一时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对策,保证农产品能够高效回收与利用。
3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3.1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生长期间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病害,患有纹枯病的水稻通常不能正常抽穗,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水稻在初患纹枯病的时候叶子或者根茎部会出现暗绿色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会逐渐蔓延,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秧苗腐烂。纹枯病防治措施:(1)及时施肥、清理杂草,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2)可以适当采用农药进行提前预防,在春季打捞菌核,发病以后也可喷洒农药进行治理。(3)插秧时要控制好秧苗的间隙,保持良好的通风。
3.2二化螟
二化螟是水稻生长期间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虫害,一般情况下,二化螟有4种形态,分别为蛹、幼虫、卵以及成虫,二化螟对水稻的生长有着巨大的威胁,其危害范围较广,且繁殖速度较快,应该尽早防治。二化螟防治措施:(1)在灌水的时候可利用水淹来消灭害虫。(2)可在稻田中放置性诱器来诱导二化螟进行捕杀。(3)还可充分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来达到防治的效果。
4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4.1化学防治
现阶段,化学防治仍是水稻病虫害防治应用最为普遍的手段,能够于短期内有效治理病虫害,防治作用显著,但容易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符合标准的农药,禁止使用残留成分多、污染性强、危害性高的农药,在使用时严格按说明用药,注意控制好具体药量等,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尽可能确保水稻品质。
4.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在稻田周围饲养青蛙、螃蟹防治蚜虫。二是利用性引诱剂,在害虫繁衍频繁的早春时节阻碍其正常交配。三是研制并推广使用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的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虫剂与自然规律相适应,兼具环保性、无害性、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多方面优势,防治成效好,应用普遍。
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不仅要科学选种、整地、施肥、插秧,还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做好田间杂草清理,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榕宁.水稻种植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6):17.
[2]杨林.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173+175.
[3]文静.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17):28-29.
[4]周策文.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浅析[J].南方农业,2019,13(35):26-27.
[5]徐赞章,饶华海,彭云清.水稻种植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南方农业,2019,13(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