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接受各种类型疾病,并且随着现阶段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让门诊就诊率也逐年递增。很多患者在疾病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同时也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在门诊就诊时,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影响其心理状态,继而对病情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常规护理只能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无法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护理需求,因此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认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1-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86例门诊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就诊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9.00±9.67)岁;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0.00±9.6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完全知情条件下,签署同意书,并表示自愿参与到研究中。②患者临床资料均具备完整性与真实性。③患者均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沟通、精神障碍患者。②配合度与依从性不达标患者。③不能全程配合,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④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⑤临床资料有所缺失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含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观察组: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前提下,增添下列内容:①成立标准化沟通模式团队,队内成员包含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等,对患者基本资料有效收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沟通模式方案并落实。②宣教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纠正患者以往错误认知,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加全面了解,告知患者饮食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用正确态度面对疾病,缓解患者心理压力。③心理沟通: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将心中所想倾诉出来,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让患者不良情绪可以逐步消除,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治疗,提高依从性。③用药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述药物知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对患者用药后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出现异常,立即上报医生处理。④延续沟通: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家访,建立微信群,了解患者疾病康复情况、用药情况等相关内容,在群中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定期分享健康知识,舒缓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可以放下思想包袱,遵医嘱用药,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并提升患者信任感。
1.3观察指标
①依从性可从复查、用药、睡眠、运动等方面评定,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判定标准,满分为100分,评分为≥80分、60-79分、<60分。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②生活质量:根据SF-36生活质量通用量表评估,主要从8个维度出发,分值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③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为三个层次:>80分/60-79分/<60分,分别对应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
④心理状态评分:根据焦虑(SAS)与抑郁(SDS)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前者:50-59分判定为轻度焦虑,得分在60-69分判定为中度焦虑,得分在69分以上则表示重度焦虑。后者: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x̄±s)对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计量资料展示,通过t进行检验,使用[n(%)]对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等计数资料展示,通过X2检验;0.05为中界点,P在中界点之下,代表数据差异明显,软件工具:SPSS26.0。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门诊就诊临床常见疾病类型较多,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门诊就诊发病原因与患者情绪、生活环境等均存在紧密联系,并且会有疾病病程长的患者多次就诊,因此容易让患者出现消极情绪,甚至不愿配合诊疗等,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诊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门诊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完善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常规护理在针对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应用效果并不显著,需要探索其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得到更加高效的临床护理服务[4-6]。本文主要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标准化沟通模式是新型护理方式的一种,主要基于对患者充分尊重,通过多方面形式沟通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将常规护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弥补,并且让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加规范化,提高护理效率,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让患者得到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7-9]。通过制定标准化沟通护理方案,能够让护理措施更加具备针对性与全面性,提升整体门诊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门诊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依从性更高,P<0.05。表明标准化沟通模式能够将护患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患者以客观的角度看待疾病治疗,彰显护理重要作用。通过提升患者依从性,能够让患者接受疾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让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更高,P<0.05。说明通过标准化沟通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让患者了解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并纠正患者以往的错误生活习惯,让患者保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疾病进展,让患者康复效果更好。观察组心理状态更好,P<0.05。说明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作用下,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身心状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通常门诊就诊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让患者容易处于消极状态,对疾病产生担忧感等。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对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有积极意义。情绪对患者疾病恢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调节好患者情绪对患者同样重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说明通过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可以对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宣教沟通让患者对病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门诊就诊相关知识有效掌握,进而对疾病进展起到良好延缓作用。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让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饮食健康,让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有研究认为,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改善门诊患者护理效果,对患者疾病康复有显著作用[10]。本次研究结果与其存在部分相似之处,通过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改善门诊就诊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有良好提升作用,对患者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在病例数与研究时间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研究结论在全面性存在局限性。希望以后在相关研究中,能够将研究中缺陷进行有效弥补,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研究构建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更多可借鉴之处与参考依据,让更多门诊就诊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身体健康,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将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门诊就诊患者中,有利于构建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提升患者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颖,曹哲. 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2):217-221.
[2]张薇, 王美香, 徐倩.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9):143-145.
[3]刘晓妮. 分析改良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采血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家有孕宝,2020,2(9):224.
[4]金玲玲. 改良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用于门诊采血室的价值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4):183.
[5]林郁清,任松静,陈芳芳,等.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门诊注射医嘱相关性差错隐患报告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5(17):1583-1584.
[6]龚瑜, 李敏敏, 宋培琴. 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8):21-24.
[7]吕玲玲.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女性护理中的应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2):170-171.
[8]刘琳.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外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170-171.
[9]徐丹.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 健康女性,2021(22):288.
[10]李桥换. SBAR模式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