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经济作物,可用于食用油、豆制品的生产,可以说大豆是农作物领域非常有经济实力的一种作物。当前时代背景下,要重视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对此需要关注其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栽培技术。大豆种植过程中,要从种植的全过程分别进行关注,如土壤整合、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无论哪一过程均应加强关注,保障大豆的高质量生长。
一、大豆种植中的问题分析
想要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重视大豆种植生产的全过程,并注重每一环节的管控,如种子处理、土壤翻整、施肥追肥等。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当下的大豆种植中依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如种植者比较追求短期利益,以至于可能出现大豆植株比较密集的情况,容易影响养分的供给,同时还会拉低整体光合效率;其次,部分种植者对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了解,在田间出现病虫害萌芽时未能够及时处置,这均会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基于此,目前要重视对大豆种植过程中的关注,及时解决其中的大豆种植问题,帮助提高大豆产量。
二、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1、土壤整合工作
在大豆的种植中,土壤是其根系汲取养分的关键,而且大豆种植生产本身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此首先要关注土壤整理工作,同时土壤的整体质量、种子质量与最终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着重关注土壤整理工作,如首先要重视种植区域的选择,应以地理位置、土层厚度为主要选择条件。在地理位置方面,要尽可能选择比较平坦的地势,使大豆生长可以便于播种、灌溉,便于后续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大豆在生产过程中需通过根系汲取土壤中的养分,比较深厚的土层可以促进大豆根系更深,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对提高大豆产量有积极帮助[1]。其次,还应注重翻整土壤,土壤在大豆生长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翻整,可以使下层土壤得到阳光的照射,便于杀灭细菌,同时还能够提升土壤的整体活力。
2、播种前的准备
目前在大豆种植生产中,要注重播种前的准备,首先便应选择比较优良的大豆品种。大豆品种的选择关乎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最终产量,如若未能选择比较优质的大豆品种,将可能会有较高的病虫害发生率,产量也不理想。基于此,可以根据当地大豆的实际种植经验综合考量,如质量、成熟所需时间、风味、豆荚宽度等,通过以上条件来合理选择大豆品种。例如对于我国,可以选择华豆10号、安豆203等,其不仅有良好的产量,其每一粒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均比较高,据实验数据显示蛋白质含量可达42%~42.5%[2]。其次,在种子正式播种前,应对其进行预处理,如使用农药拌种。虽然当下在大豆种植中已经加入了许多先进技术,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但依然要防患于未然,通过农药拌种可以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防范害虫和微生物侵害,对保护种子的初期发芽成长有重要帮助;同时,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可播种4千克;另外,大豆是一种喜水作物,要注意合理灌溉,满足其发芽所需要的水分,尤其是在干旱季节应及时进行浇水灌溉,促进种子发芽。最后,在具体播种时还需对大豆种子土壤进行除草。田间杂草丛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而且往往会因杂草而对大豆形成病虫害问题,基于此,要在种植前及时清理杂草,并在拌种时选择醋酸苯汞,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在拌种后静置一夜,随后便可进行催芽;与此同时,要对土壤进行适当消毒,如可使用五氯硝基苯,其能够有效达到土壤消毒的目的;若土壤存在比较松散的情况,应适当减少对药物的使用,反之可适当增加。
3、合理施肥、追肥
大豆的生产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施肥,要知道营养成分是提高大豆整体产量的重要前提,但是许多情况下种植户往往会出现施肥不足的问题,这是导致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种植后的施肥工作。在施肥时,应避免盲目,要合理考虑大豆种植面积、土壤类型,对于大豆来说要重视不同情况下的施肥,例如在播种前,可在种子种植下方5~7cm处施肥,便于播种后能够快速为种子提供养分;再如基肥,一般要在单叶下方15~20cm处施肥。除播种前及发芽初期的施肥外,要注重在初花期至终花期的施肥,一般在1公顷土地上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用量分别为180~200kg、480~500kg,并且两种肥料均需通过喷洒的方式施叶面肥。
大豆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氮磷钾,对于一些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比较大,如一般情况下大豆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缺硼情况,对此可在追肥时使用十水硼酸钠或硼酸,剂量为每667平方米施加0.3~0.5kg,且浓度要控制在0.15%~0.20%。此外,肥料的应用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大豆产量,但过多地使用也会出现反作用,因此应着重注意化肥用量的合理性,避免过量使用[3]。
4、尽早发现并控制病虫害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非常严重,大豆的种植中要关注病虫害防范工作,病虫害的防范要注意不同阶段,一般情况下在开花初期、豆荚形成期是病虫害高发阶段,且病害、虫害类型多样,如大豆食心虫、叶蝉、蚜虫、锈病、灰星病、根腐病等,其均会导致大豆产量降低,且若未能够及时预防,极有可能会大规模传播。因此在处理病虫害时,首先要重视加强预防,如种子包衣、加强对土壤的处理。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虫害问题,应以化学防治为主。例如蚜虫,可使用熏蒸法进行控制,若蚜虫数量非常多则可使用更为强力的氧化乐果化学药剂喷洒治理;例如比较常见的大豆根腐病,在其损害下大豆的叶片颜色会逐步由绿色变为黄色,最终腐烂,根系也会随之受到损害,导致该病害的原因多与土壤中的致病真菌有关,且在播种前并未能够实施彻底、全面的消杀工作,对此,在播种前要提前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整,并严格遵循作物轮作制度;同时,在大豆生长期间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并清理病枝、病株,还可适当使用药剂予以防范大规模传播。
结语: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大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与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各种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提高大豆产量,同时更能够提高大豆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大豆的种植生产中,要从其全过程入手,每一过程均要加强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马颖.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2):33-34.
[2]滕汶志.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与施磷对磷积累及磷酸酶活性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21.
[3]吕锟. 大豆耐密植评价方法建立及耐密植种质资源筛选[D].安徽农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