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人民一直与毒品做斗争,向青少年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是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一重大内容。学校是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核心场所,主要形式有展板宣传、漫画比赛、讲座宣传、毒品进校展览等等,本文结合突触的结构以可卡因发挥作用的生理途径揭示毒品的危害及其成瘾的原因,使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给人带来的危害,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主动向他人宣传珍爱生命·拒绝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毒品预防教育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中要求: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1]。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1稳态与调节的教学提示中要求:讨论滥用兴奋剂以及吸食毒品的危害[2]。为达成该要求教材编写人员在《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一节中设计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毒品预防教育相关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3] 出现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中第2章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一节中,本节内容分为三个要点,分别是: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习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后,教材正文阐述某些药物往往作用于突触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如兴奋剂和毒品,阐述兴奋剂和毒品概念并列举生活常见实例。之后通过“思考·讨论”栏阐述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和危害,设计问题讨论:可卡因使人上瘾的原因、常见的毒品类型和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后正文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毒品预防教育法》的实施概要[4]。
三、毒品预防教育在本节的渗透过程
1.课前收集资料并提取毒品预防教育的关键知识。请3名志愿者分别搜集毒品的分类、吸毒的方式、吸毒者停药后症状的口述视频,并制作成PPT,汇总后用于课堂分享。
2.课堂创设情境形成社会责任观念。对毒品的认识大多数停留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口号的认知中,还简单了解一些毒品有鸦片、海洛因、大麻、白粉等,课堂上则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毒品的种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诠释其作用机制才能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和成瘾并很难戒断的内因[5]。
(1)教师引入兴奋剂和毒品的概念。请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毒品有哪些,这些毒品如何分类并存在什么内在联系?
(2)第1位志愿者分享他搜集的毒品分类:展示农民非法种植罂粟资料,从而引出鸦片、生鸦片经提炼生成吗啡、吗啡再经化学药物提炼生成海洛因,俗称“白粉”,从而图文结合依次介绍:吗啡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致幻剂等。目前常见的的吸毒方式有哪些呢[6]?
(3)第2位志愿者分享他搜集的吸毒方式:图片展示常见的吸毒工具并配套讲解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呼吸道吸入等吸毒方式。吸毒之后表现出“飘飘欲仙”的样子,那吸毒后和停止吸毒究竟是什么感觉?
(4)第3位志愿者分享他搜集的吸毒者口述:视频展示《顾瑛——一个女戒毒师的吸毒史,曾经30次戒毒3次自杀》的个人采访。吸毒后致幻带来的后果和停止吸毒究竟是什么反应?教师展示湖南戒毒所制作的毒品预防教育宣传视频片段作为补充。吸毒后不分虚幻与现实,停止吸毒后“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耐”是如何导致的?毒品的发挥作用的内在生理机制如何?
(5)引入“思考·讨论”中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可卡因进入人体后与多巴胺的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不能被正常回收到突触小泡中,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并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影响正常的神经活动,服药者必需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活动,否则出现各种生理不适,即生理成瘾,服药者渴望继续服用药物来缓解这些生理不适即心理成瘾[7]。
(作用机制图引自:生物学第1049页,主编(美)Peter H.Raven,George B.Johnson,主译:谢莉萍 张荣庆 张贵友,清华大学出版社)
(6)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毒品预防教育法》,强调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通过贴近生活的新闻引入,从毒品的分类、吸毒方式、吸毒带来的危害到可卡因作用的生理机制、国家立法等层层递进,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分析人类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延伸升华还能了解到兴奋剂、精神类药物和麻醉剂等也大多作用于突触[8]。
四、“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提升社会责任素养水平
课后学习小组设计毒品预防教育宣传的海报贴告到学校宣传栏,优秀的海报由学生家长扩散到社区交流群等,通过实践达成:主动向他人宣传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5.
[2]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2.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30.
[4] 刘明臻, 罗英.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尝试[J]. 中学生物教学, 2019(2):1.
[5] 徐千童. 乐学思想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实践[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 26(4):6.
[6] 吕世才, 陈焕杰. 农村中小学校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1.
[7] 温佳琪, 关纯兴. 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模式[J]. 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032(001):79-84.
[8] 张建. 尝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 新课程:中学,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