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刘泮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泮旭,.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J]. 中国农业,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摘要: 在社会经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生物技术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其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也逐渐呈现出积极效果。总体来看,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推广应用的落实上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种植的创新发展,本文从生物农药、转基因培育、杂交育种这几个方面对生物技术的应用类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促进生物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基金资助:

引言:生物技术指的是以生物特性、特定功能为驱动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各种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都得到了丰富机遇,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在农业种植工作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在提升农业产量、促进农业创新、保障作物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技术在研究期间都会经过漫长的试验过程,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生物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值得在农业种植中得到进一步推广与运用,无论对农业发展还是对生物技术自身,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1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类型

1.1生物农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种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一旦遭受病虫害入侵,就可能让农户面临农作物减产、质量降低等问题,不仅浪费大量农业资源,还会影响农业经济收入。因此,在农业种植期间需要严格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传统农业种植中,农户一般会采用传统农药进行喷洒,且容易出现过量喷洒的问题,虽然将病虫害杀死,但对农作物本身也会造成伤害。生物农药技术就是依靠生物特性而制成的适合农作物使用的病虫害防治药物,不仅能达到病虫害防治目的,也能减轻对作物的伤害,创设更健康的作物生长环境。当前较为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但不限于昆虫病毒农药、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等多种类型。昆虫病毒农药指的是根据昆虫生物特性制作出来的一种病毒制剂,昆虫在接触这种病毒制剂时会因中毒最终死亡,进而达到防虫害的目的;细菌农药指的是以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为主要生物原料制作出来的一种杀虫剂,能应对农业种植中的多种虫害;真菌农药指的是运用多种真菌菌种制成的杀虫剂,如白僵菌、绿僵菌、多毛菌等。这些真菌对农业种植中多种虫害都能起到抑制作用,但对于有益生物或虫害的天敌生物则不会造成影响,这也是生物特性的优势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农药时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农药类型及喷洒方式,当前很多地区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研发出很多先进的农药喷洒方法,如天津等地区会尝试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如图一),这种方式不仅能控制喷洒过量的情况,且喷洒更均匀、效率更高。

图片1.png 

图一: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场景

1.2 转基因培育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当前农业种植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生物技术之一,其主要依靠的技术原理是生物基因重组,通过改变农作物中的基因序列来提升农作物抗病害等能力,让农作物自身的生物基因缺陷得到弥补,提升农业产量及作物质量。目前,较为常见的转基因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杂草防除、新品种培育等多种技术类型。杂草防除指的是运用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中的杂草进行抑制生长,避免杂草过度生长争夺作物养分,提升作物生长质量,通过喷洒制剂等方式让转基因化合物与杂草接触,但不会对作物造成影响,具有针对性抑制功效;新品种培育指的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与传统作物生物特性不同的新型作物品种。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会将外来的生物基因注入农作物中,改变原有农作物的生物特性,并可以通过形态、颜色、产量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以转基因花卉为例,技术人员将外源生物基因注入传统花卉作物中,随着生物特性的转变,花卉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如图二),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产量也大幅提升,可以让花卉种植农户获得更多收益。此外,还可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反季节作物,让各地区、各季节都能实现各种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不受时间、温度等环境的限制,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季节中群众的蔬菜需求。

1.png

图二:转基因技术下的郁金香

1.3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技术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物技术,我国研发的杂交水稻就是运用了生物杂交育种技术,先选择两种在生物遗传上呈现出一定差异特性的水稻品种,将其二者的生物基因进行提取,并实施生物杂交培育,通过不断优化、改良,最终形成杂交水稻,经过杂交培育后,水稻质量、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我国目前培育的杂交水稻高度可达到1.5米至1.8米左右,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来的水稻产量甚至已经超过了1603.9公斤,未来在杂交技术的支持下,还会实现更高突破,虽然在不同环境中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同杂交品种的特性也有所不同,但依然比传统水稻培育效果要好很多。

图片3.png 

图三:生物杂交育种技术下的杂交水稻

2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

2.1培育生物技术推广应用人才

人才是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主体,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广理念、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质量。当前,很多地区在实施生物技术推广期间,都因缺乏专业化人才而停下脚步,当农户出现技术疑问时,缺乏专业人员为其提供帮助,最终导致农户使用生物技术不当,对生物技术逐渐失去信心。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专业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专业生物技术人才下基层,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人员生物技术应用水平,创设系统化人员技术培育体系,引导新一代年轻人扎根农业种植,为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有效应用奠定人才基础。

2.2 加大生物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宣传是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很多农户并不是不认可生物技术,而是对生物技术并不了解,未能理解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也尚未掌握运用生物技术的方式,因此无法完全信任生物技术,更倾向于传统种植方法。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生物技术的宣传,创新生物技术推广途径,比如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为农户做生物技术科普,同步配合线下为农户做面对面技术操作示范,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实地操作等,真正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宣传,尽可能提升农户对生物技术的认知,促进农户自主运用生物技术参与作物种植。

2.3 注重生物技术应用规范监督

在加强宣传推广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生物技术应用的监督。目前,有很多市场经营者都会打着生物技术的幌子售卖化学农药,而农户对生物技术了解不足,最终导致用药失误,造成农作物减产,对生物技术的好感度也逐渐降低,甚至出现抗拒心理。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物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提升生物技术产品质量,完善生物技术衍生农业产品的质检体系,规范生物技术研发行为,为生物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保障。另外,除生物农药等产品的监督外,还需要加强对市场绿色农产品的监督与质检,可创设以大众为主体的市场监督体系,设置群众举报制度,一旦发现不良商家以绿色农产品名义售卖劣质农产品,则依法予以惩戒。

结束语:

总之,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调整,但若相关部门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现存问题进行挖掘,通过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等方式对生物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技术一定能在农业种植中焕发新光彩。

参考文献:

[1] 周波.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分析 [J]. 园艺与种苗, 2023, 43 (11): 102-104.

[2] 齐峰.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探究 [J]. 棉花科学, 2023, 45 (01): 63-65.

[3] 胡志林.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 (09): 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