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探究
唐小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小玉,. 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探究[J]. 中国农业,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4.
摘要: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也是进一步优化水稻栽培技术的关键所在,对此,不断地进行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和水稻育种的改革,都需要相关人员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水稻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根据实际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并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健全相关的推广体系,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才能使水稻种植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达到水稻种植的高质量、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探究
DOI:10.12721/ccn.2025.157024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当今社会,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大力支持,而要想保持农业市场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创新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农业的多样化需要,才能确保我国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的提高。另外,我国地处多个气候区,南北方均有种植水稻的能力,因此,不同地区对水稻的种植需求不尽相同,产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农业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中,对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长期规划,主要就是要打好水稻栽培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基础,以此作为基础,才能为以后的水稻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只有将水稻种植技术的农业技术推广优化作为一种现实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当地农户对新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主动的认识。

1.农业技术推广定义

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有明确的定义,就是通过农业实验、农业种植示范、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知识咨询等各种形式,将与农业、畜牧业、林业等产业有关的科技成果与技术进行推广和推广,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它的目标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是指农村经济组织、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农业科学研究人员和主要农业院校的代表。因此,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努力,各有优势,发挥各自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对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业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2.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意义

2.1.农业技术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在政策与民心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农业科技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的同时,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等也在不断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从过去的农耕农业发展到如今的机械化农业,改变了过去的面貌,现有条件下的农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水稻来说,从插苗到收获粮食,都可以用机械化设备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而且随着种子、化肥和农药的不断改进,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以及抗病抗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发展势头一片大好。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围绕“三农”问题的政策将会越来越多,农业技术将越来越先进,推广力度越来越大,这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事农业的农民群体学习兴趣不高,对新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积累的经验,采用老办法来种植,基层技术人员在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时,很难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另外,在我国广袤的北方地区,农业长期以来依赖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即使采用了新型种植技术,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产量提质的效果并不明显。即使接受了新技术,学习起来也比较缓慢,尤其是农业设备的使用,对于一般农民来说,要尽快上手并不容易。因此,一些农业生产者无法接触到新技术,导致新技术的推广缓慢,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二是农业服务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针对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现状,需要增加农业服务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民学习培训体系,通过制度保证提高农民学习新技术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度控制,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健全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评估体系,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共同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其次,可以通过“三微一端”“报纸”“广播”等渠道进行推广。三是以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农民。袁隆平院士曾说过,“水稻不能在电脑里生长”,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减少那些流于形式的讲座,真正地与农民拉近关系,把实用的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草地池塘里去,面对面地做给农民看、交给农民干,这样才能更好地讲解和实践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农民得到更好的指导。

3.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3.1.增强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

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必须增强农户的自我投入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和掌握农业技术时,能从多个渠道、多角度地了解新的农业技术。所以,在探究过去的农业技术宣讲模式时,能够更直观地发现各种问题,因此,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农民过去从众的心理以及对技术的被动接受。要想解决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就必须与农业技术的宣传情况相结合,以农业生产中易发生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促进农民们学习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例如,为充分把握不同区域的资源,各地政府可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依据互动交流的形式,促进农民获得专业的农业科技知识。通过这一形式的宣传和演练,既可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又可以提高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确保新产品的推广和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

3.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科学地应用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不仅要做好宣传工作,还要确保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种植技术,要想提高农民自己的种植水平,改变过去的种植观念,就必须把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的功能结合起来,让农民更好地理解新的农业技术和新的农业品种,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样才能形成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因此,有针对性地将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农业种植技术有关的优惠政策相结合,有利于突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优势。这样,农民通过科学推广制度,不仅可以加深农民的认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这对改变农民的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对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在未来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可有效把握重点,突破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局限。

3.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二者有机结合,培养一支具备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农民队伍,是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效果的关键,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区主管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新技术推广活动,同时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扩大新职业农民队伍的学习渠道。例如,依靠乡村村口的宣传栏来展示新农业技术的特征、新品种的优势等,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新农业技术,促进农民群体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

4.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4.1.种子催芽

种子催芽的目的就是为了缩短种子发芽的时间,从而筛选出优质的种子用于育苗,这一种以种子催芽为主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播种周期。因此,在对种子进行催芽时,应选择适当的催芽工艺,并营造一定的自然条件,以逐步提高发芽率。掌握此种催芽技术,既可调整催芽时间及秧苗高度等条件,又可控制植株过高、生长周期长等问题,以确保幼苗成活。掌握了种子发芽技术的具体要求后,可在进行催芽工作的前期,对同一批次水稻种子的出芽率进行统计,当实际发芽率达到85%以上时,即可选择这批种子进行育苗。这样,种子催芽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就能为后面的育苗工作做好铺垫,既能形成科学种植观念,又能保证水稻品质的提高。

4.2.育苗与播种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为了确保水稻种植的质量,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因地制宜。同时,要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流程贯彻下去,对种植区土壤进行分析,以确保秧苗根系发育的基础。在全面优化水稻栽培技术过程中,通过对秧苗生长状况的掌握,可实现对种植区土壤密实度的调控,为水稻科学、合理育苗奠定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基础,才有了水稻播种的成功。为了提高育秧效率,必须对育秧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育秧工作的高效进行。例如,在水稻播种之前,可以统计出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并根据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只有得到相应的出苗率后,才能将其延伸到实际的成活率,从而为未来的农业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3.科学施肥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管理培育工作都要遵循技术规范,因此在发育期、结果期、成熟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施肥,才能更科学、合理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幼苗移植栽培期,可按照每亩水稻田标准来计算,并根据阶段性要求,将尿素变为底肥,肥料和化肥的比例为2.5:1.2,进行混合施肥。在插秧前一周,仍然需要按照规定每亩施用氯化钾:尿素改性:含磷等肥料,按照4:3.2:1的比例进行混合施肥。这样的方式,每一个施肥阶段都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施肥时机,品种的规定,才能保证水稻在生长、发育、结果等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4.4.病虫草害防治

采取化学和农业等综合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农业植保部门的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意见作为参考,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把防治重点放在控制大螟上,这就成为水稻生长前期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草害防除工作中,对于初期除草剂应该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做到播前除草,可选用恶草酮乳油在播前3—5天进行田间除草,播种7天左右用可湿性粉剂苄嘧磺隆·丙草胺进行第二次封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解决过去的水稻种植问题,同时,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这样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新的农业技术。所以,要想实现水稻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农业技术良好推广的大背景下,向广大农民带来全新的农业技术,促进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与种植方法,这有利于拓宽农业技术的推广途径,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强农民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实践能力,推动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吉东.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农业技术推广分析[J].种子科技,2024,42(02):77-79+94.

[2]廖明创.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措施[J].河北农机,2023,(07):40-42.

[3]冯铁瑛,崔笛.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研究[J].农家参谋,2022,(22):39-41.

[4]唐慧芬.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分析[J].当代农机,2022,(01):77-78.

[5]黄亮,刘红连.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农业技术推广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22):37-38.

[6]王登亮.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1,(20):36-37.

[7]王平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方案[J].南方农业,2021,15(18):69-70.

[8]王杰,杨孟,刘文超,孙科峰,曹瑞,鄢卫东,王祥贵.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1,41(07):89-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