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注重操作性、技能性。推拿学课程作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不能够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了更切合职业教育的特征,我们对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项目驱动、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诊断多样化全方位的深入研究,通过上述的变革探索出适合高职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内容以“模块化”教学体例编写
该课程打破原有章节编排体例,按照模块化教学为主采用实用性原则,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分为基础知识、推拿基本手法、成人保健推拿、小儿推拿、病症推拿五大模块,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和难点突破,体现技能与证书对接,实现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原有的编写体例难以体现高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核心的理念,纯理论性内容过于繁杂,而推拿治疗章节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实用性的操作技能过程描述过于简单,学生难以掌握。同时高职学生3年学制,校内学习时间较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效率最大化,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学制短、课时总数少、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动性差的局面,我们采取模块化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而言,模块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做”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依据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以推拿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推拿岗位操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对现在沿用的学科体例编写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 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遵从:符合医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内容具有“实用性”;满足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的安排原则
(1)实用性
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的国家标准和相关职业资格的要求进行重组,使教学内容应贴近工作实际,重点要突出。
(2)规范性
教学中的实训项目,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要求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每个环节操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技能操作规范、标准。 把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充分归纳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前导课程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剔除,能够合并的合并。既要遵从学习的认知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制短的现实困难,突出课程核心技能要对接岗位需求的理念,紧跟市场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表1 教学内容体例编写对比表二、“项目驱动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基于典型服务设计学习项目: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安排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临床推拿治疗的典型服务为载体,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设计5个模块,若干项项目。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体会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学习。 设立项目驱动,以项目为依托分步完成各个子任务,在各个子任务里我们设立技能考核要素,针对每个项目完成后给予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参与度。以“颈椎病”为例(如图1),传统教学编写体例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这三大块内容。以项目为驱动后变更为项目下设五个子任务:颈椎的解剖,案例分析,诊断依据、操作流程及考核要点,体现技能与证书对接,实现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是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原编写体例 → 现编写体例
图1
三、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以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主
1. 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推拿学内容的学习需要前导课程《解剖生理学》、《经络腧穴学》等课程的铺垫,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多结构性、缺乏直观性给教学带来了困难,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小程序或专业APP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在病症推拿的模块涉及到疾病发病机制,需要解剖知识进行支撑,利用3Dody解剖软件就很好的突破教学中的瓶颈,使学生能够实现沉浸式的学习,加深对难点知识的掌握。同时利用虚拟仿真“针灸推拿临床诊疗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针灸推拿临症思辨诊疗能力,让学生熟悉相关流程和操作技巧,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与自主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临症诊疗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常见病症的辨病辩证技巧和针灸推拿治疗的理、法、方、穴、术,促进学生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培养临床应变能力。
2. 基于教学平台建立资源库方便学生碎片化学习
推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高,课上有限的时间内,教师的示教和指导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帮助学生课后实现自我提升。资源库主要包括操作视频和试题库两部分:推拿技能操作演示视频、常见疾病的诊疗过程视频、保健按摩师操作流程视频、保健按摩师试题库、推拿基础知识题库。该资源库的建设有效的解决学生知识遗忘后因缺凡相关的教学资源而无法进行复习的困境。运用案例引入、启发引导、示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将相关视频录制属于微课性质的短视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有效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学资源库对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开展社会培训,有效解决社会学员的需求,学员可以登录资源平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丰富的操作类视频资源有效地解决学员学习的空间限制,提高其学习效率,“线上+线下”的互动学习增加趣味性,助其尽快掌握技能。
3.采取“ 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
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技术技能的标准化,以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过程性考核,考核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接轨,分为两部分模块化知识测试及技能操作考试,模块化知识考试采用题库随机组卷,技能考试采取上传视频资源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能够考取本课程涉及的保健按摩师、芳香疗法师的职业技能资格证的同学,采取成绩直接认定为“优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同时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4.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岗课赛证相融通
教学中从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在逐步学懂弄通,实
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项目中心”转变。实践操作用理论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以实践操作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以全国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赛项为引领,强化基础知识转化到临床应用过程,将赛题里的技能要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基于“十四五”规划教材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项目教学为载体,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能力训练为主线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练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教”与学生“学”一体化。结合“岗课赛证”一体化要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推拿学》课程内容融入人社部保健按摩师、教育部1+X芳香疗法师考试要求,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既有“工匠精神”又能掌握纯熟的推拿技能的医技人才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保健按摩师、芳香疗法师、康复治疗师等,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考取保健按摩师或芳香疗法师证书。
5.选择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教学设计
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内驱力,高职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性强的学业内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一点。在这一心理特征的指导下,要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引入、启发引导、示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将教学资源整合归类建设成完整的资源库。课程导入:在线课程主要采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等。新授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明确任务,逐级分步骤的完成各个设定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熟悉了解的知识以课件或微课视频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其自学。通过监测、平台答疑区域的互动互动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巩固练习:进入题库完成测试,操作类内容拍视频上传平台;老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小结:根据每次学生上课访问次数、总结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答疑专区进行答疑。作业布置:主要包括推送下节课教学主要内容和通过多种形式检测本节课内容。
四、小结
通过推拿学课程的内容重构、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手段多元化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解决现阶段缺凡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教材问题,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实现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学生持职业资格证书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热情,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获得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振军.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在《常用工具软件》中的应用价值[J].价值工程,2010,29(09):186-188.
[2]于治国,关睿骞,等.基于传统推拿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实训课的高校实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2):10-13.
[3]王玉满,杨志新,等.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在推拿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2):10-13.
[4]陈伏生,刘华磊,等.健康教育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4):37-39.
[5]吴丽杰,王凯,等.模块化教学在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广东化工,2022,49(09):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