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努力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进的当下,需要我国当代优秀人才能够投身其中,为促进家国更好地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当然,这一目的实现需要当代学生能够树立核心价值观,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为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展开,有意识地教授和影响学生,使之逐渐从偏差的错误思想观念之中摆脱出来,树立核心价值观,明确自身的成长道路,并努力完善自我、锻炼自我,逐渐成为祖国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职业院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可以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层面展开。从国家角度来讲,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角度来讲,核心价值观体现为社会人员应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原则,在社会环境中良好的生存与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讲,核心价值观体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等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职业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教育教学应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能够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使之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此而努力,使自身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社会及国家做出贡献。
(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1、满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战略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各国之间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并且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斗争日渐激烈。对本国意识形态发展实际情况予以了解,相对来说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输入对本国文化渗透与传播有较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表现出青睐西方文化的情况。这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提升,甚至有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趋势。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要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变化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之中,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逐渐纠正他们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长此以往,势必能够使他们发生改变,始终不忘初心,重视并推动本国意识形态的发展[1]。
2、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将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真正地位国家做出贡献,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当前正处于物质极度丰富、文化碰撞极度强烈、多元化思想极度活跃时期,又因为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偏差的思想观念,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不利于促进他们良好发展,阻碍他们成才步伐。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并且有效实施思政教育,将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逐步纠正他们错误思想观念,使之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明确自身的使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3、促进和谐稳定社会更好建设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需要不断强化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而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且良好的发展。职业院校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手段来培养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逐渐成长为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建设社会,推动社会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迈进[2]。
二、职业院校思政教学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现状
无论是从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还是更好建设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讲,职业院校思政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现实情况则是思政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未能良好地培养学生,强化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模式选用不当
对以往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存在教学模式选用不当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习惯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相应的所的教学设计和开展的思政教学活动不符合新时代特点、未能真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课堂教学长篇大论地讲述思政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未能从根本上理解思政内容,产生新感悟,将其吸收内化,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程教学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相应的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3]。
(二)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习惯了应用智能设备,从网络上获得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信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或学习需求。此种情况下,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借助网络来收集相关素材,将两者相融合,设计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够对思政内容予以具象化处理,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之能够贴近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之在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或者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并吸收思政知识,产生新领悟,积极正面地影响自我,逐步强化自身核心价值观。但现实情况则是某些职业院校思政教学所应用的教材版本比较落后,并且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来创设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不仅传统还比较局限,未能渗透最新的思政理论及价值观念,相应的该项教学作用大打折扣,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4]。
(三)思想观念不够坚定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极大程度上方便学生的生活,但是也向学生传播了诸多不良信息,又因为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弱,抵御西方思想诱惑的能力较弱,这就导致他们可能形成偏差的思想观念,动摇政治信仰,逐渐消退优秀的思想品质。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应注意把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引导学生,逐步消除他们错误思想、纠正偏差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但现阶段教师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基于教学要求来规划设计教学活动,并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的教学针对性不强,未能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导致思政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致使学生核心价值观未能形成,这势必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实现人才兴国战略目的的达成。
三、职业院校思政教学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策略
面对现阶段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未能良好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应当探究行之有效措施来改变此种局面,优化思政教学,使之能够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有意识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不断强化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一)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示范性对象,其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方面需要正确认识到教师的力量。对当前教师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明确他们存在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文件学习、教学能力培训等等,以便教师能够深刻认识、理解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能够深刻领悟教育的本质,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详细了解学生成长情况,明确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及成长特点,合理规划思政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会教”,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或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参与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注重散发自身的人格魅力,积极影响学生,纠正他们偏差的思想、错误的观念,使之逐渐拥有高尚的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创新调整教学内容
从本质上讲,思政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体现,所以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良好展开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使之能够逐步强化自身核心价值观。当然,这需要改变以往思政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的局面。一方面是职业院校重新编制思政教材,将现代化的思想、文化及时代精神融入到教材之中,使之具有较高的实效性,相应的根据教材所规划和设计的思政教学势必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另一方面,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积极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素材,比如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网络事件等等,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以便教学内容更具象化,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及参与欲,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参与到话题讨论、问题分析、案件解析当中,从而有效学习思政知识,产生新思想、新领悟,积极正面地影响自己,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价值观;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等,促使学生逐渐良好成长与发展,逐渐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例如课堂教学中讲授“我国公民有哪些人身权利以及法律如何保护这些权利”,教师引入了“父母过度批评,十七岁男孩震怒,杀母”网络新闻事件,事件内容为母亲过度要求儿子做作业,儿子因此震怒,拿刀刺伤母亲的颈部、前胸,母亲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名学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他还未满十八岁?”通过以上案例的呈现,学生被吸引目光,其一是案例主人公之一与他们的年龄相仿;其二是他们也有过被母亲逼迫学习的经历。此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讲述人身权利维护的相关知识,如此即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掌握法律,正面影响学生,使之能够注重在法律约束范围内活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又例如: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精神”,向学生讲授疫情防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践行,通过真实案例、人物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调整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无法通过灌输式教育实现,其仅仅能够让学生牢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无法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人生引导者。为了改变此种局面,真正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良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之能够坚定自己的思想与立场,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可行性的教学模式,比如:对分课堂、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PBL(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等,通过创新调整思政教学,使之能够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适合的话题或者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话题讨论或者问题思考中来,从中总结知识,理解知识、领悟知识,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明确成长的意义,拥有辨别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拒绝诱惑、抵抗侵害,维护自我,良好地发展自我[6]。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考虑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情况,在具体创设思政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及思想观念变化情况,创设具有引导性的话题或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联系,以便在话题讨论或者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上,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使之能够基于核心价值观重新来审视话题或者问题,正确判断是与非、对与错,升华他们的优良品格、高尚情操,又有更加完整的人格,如此职业院校学生势必能够良好地成长与发展,逐渐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四)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从某种角度来讲,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价值观念的主要渠道,也是唯一渠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实施到位,是否发挥育人作用,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习近平总书记说: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基于此,为了持续且良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需要将思政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以便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训练,能够让学生摆脱网络不良思想的束缚,在真实行动之中理解和领悟思想政治内容的真正含义,升华自身的人文精神、爱国精神、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等,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7]。
结束语:
面对当前网络环境给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带来较大影响,使之形成偏差的思想观念的局面,应当优化调整思政教学,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使之能够明确正确的发展道路,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梦云. 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探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4):82-83.
[2]张瑞荣,闵滢男.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探索[J]. 才智,2015(22):10-11.
[3]肖润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22-24.
[4]吴勇. 试谈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 决策探索,2020(14):20.
[5]张学洋.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J]. 家庭.育儿,2021(1):58.
[6]付明.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1(13):163-166.
[7]陶然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问题探析[J]. 山西青年,2019(11):142-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