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延伸性的基础学科,其复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取长补短,实现学有所得的复习目标。在创设情境以回顾旧知识时,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兴趣,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风景,并感受到数学复习课的独特魅力。因此,在这种复习情境下,教师必须紧密关注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兴趣,以此抓住学生的心。
一、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找对方法至关重要。传统中考数学复习多依赖“题海战术”,但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复习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以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性思维,从而真正体会中考复习的真谛,实现快速查漏补缺,从一个知识点辐射到整个知识系统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谈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教学的优化策略
1.整体规划,详略得当,提高效率
初三阶段的复习是对初中阶段所有知识点的系统回顾与总结,这一工作涉及的知识点既多又杂。为有效提高复习质量,我们必须进行整体规划,确保详略得当,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针对此,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制定复习规划时,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复习规划应详略得当,对于学生已经掌握或相对次要的知识点可简要提及,而对于重难点和考试要点,则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深入复习和探究;最后,应让学生参与到复习规划的制定中来,这样他们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积极地按照规划展开复习活动,从而收获更高的复习效率。
在带领学生复习“数与式”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复习策略。对于数的相反数、算数平方根、科学技术法、因式分解、实数的大小等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安排较短的时间进行复习,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而对于实数的绝对值、平方根、实数的运算、列代数式、因式分解、二次根式运算等在考试中容易出现且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则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复习,力求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掌握,实现温故知新的目标。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状况,及时调整复习方案,以提高复习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复习方案引导下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2.因材施教,针对引导,增加自信
初三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且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他们在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同样的教学方式并不会获得同样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开展初三复习活动,我们需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摘取属于自己的“红苹果”。这样一来,学生复习起来会更加轻松,也容易增加自信,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体系。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准确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现状;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和复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展开初三数学复习活动时,要尤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据此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和复习方案。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侧重于引导其复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如概念、公式等;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着重于重难点的复习和引导,以期在其基础上有所提升;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进行拔高训练,引入高中阶段的知识,以实现更系统的复习和学习。这种差异化的复习方案,能够让学生复习起来更为轻松、高效。
3.思维导图,形成体系,加深印象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记忆混淆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数学学习与复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通过特定的关联,将更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易混淆,从而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展开初三数学复习活动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绘制思维导图,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在“函数”章节的复习策略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深化理解。复习之初,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函数”这一核心概念,横向铺展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关键分支,每个分支下深入探索其解析式的构成、图像特征、定义域界定及核心性质等基础维度。随后,复习进入深化与拓展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基于已建立的核心知识体系,进行纵向深挖与横向联结。例如,从函数图像这一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联想到其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如何表示点集,探讨图像变换背后的数学原理;在定义域的探索中,不仅限于函数本身,还可延伸至分式与二次根式存在意义的讨论,拓宽对“合法取值范围”的理解;更进一步,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启发学生探索其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三者间如何相互转化、互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此复习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函数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更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跨学科联系与综合应用的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复习效果质的飞跃。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中考数学复习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中考复习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安排复习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复习教学的效果。通过系统的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晓林.浅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21(一) [C],2018:2.
[2]龚永彬.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之策略与途径探索[A].《教育科学》编委会.2020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20:1.
[3]宋祥.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21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