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序排放以及农业废弃物的随意丢弃等,这些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探索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以科学有效的手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概述
1.1 绿色生态农业定义与内涵
绿色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安全和质量。其核心在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种类与特点
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精准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精准农业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有机农业则注重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循环农业则强调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这些技术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绿色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
二、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2.1 精准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2.1.1 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和流失,从而有效控制化肥污染。
2.1.2 精准施药技术
精准施药技术通过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实现农药的精准投放和有效利用。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有效控制农药污染。
2.2 有机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
2.2.1 有机肥料应用
有机农业技术强调使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对土壤的负面影响。有机肥料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还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面源污染。
2.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2.3 循环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3.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整建制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推进固体粪便轻简化堆肥、液体粪污贮存发酵等技术应用,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等新能源产业,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
2.3.2 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源化利用对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技术应用,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分区域、分作物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发展秸秆饲料青(黄)贮、膨化等技术,有序发展秸秆成型燃料、热解气化等生物质能产业。
2.3.3 农膜回收利用
农膜残留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措施,减少农膜残留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健全农膜回收激励机制,推进地膜专业化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分类处置废旧农膜,支持建设废旧农膜加工利用设施,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
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策略
3.1 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政府应着力提升对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政策引导力度,通过优化政策环境,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同时,需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确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此,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2 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
为攻克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应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同时,需重视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科技支撑。
3.3 推进社会化服务与农民教育
为引导农民积极采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应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服务和支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场示范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技素质,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并主动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农业信息的传播与普及,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
3.4 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为形成合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为社会资本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促进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3.5 加强监管与评估,确保策略有效实施
为确保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监管与评估工作。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民和农业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应定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的评估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对治理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加强监管与评估工作,可以确保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策略得到有效执行,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论
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推广普及,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推进社会化服务与农民教育以及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等措施的实施也将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和萍,苏向辉,马瑛,等.碳中和愿景下异质性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研究——基于西部典型农牧区对比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08):216-223.
[2]潘俊宇,谭玉玲,肖晓珍,等.技术送下乡育出“致富果”[N].南方日报,2021-07-23(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