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心理教育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在教育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1]。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的萌芽阶段,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将立足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心理健康,简单介绍几种教育方法。
2 营造环境,建立正向引导
小学生心智系统的发展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染与影响,学校作为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环境,需要在学习场景下,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氛围,使小学生在和谐、阳光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点与特长,实现个性化、素质化的健康成长。
教学活动是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2],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校外郊游等班级性活动,使小学生在沉浸式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感知自然,亲近自然,逐步接触、融入社会与集体生活。通过在自然环境下设置小学生力所能及,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例如集体绘画等,使小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空间内,相互合作,用心观察自然,舒展身心,尽情激发并释放创造力,逐步建立其互助、友爱的社交心态,实现更加融洽地交流与相处,为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立足班级文化建设等教学活动内容,在班级内建立展示栏,张贴并定期更新手抄报、海报等,选取正向引导的名言警句、校风校纪或者生命意识等主题,鼓励小学生积极创新绘制,勇于展示成果与作品,在使小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够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帮助小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与创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精神风貌的认知与理解,实现心理活动的正向引导与发展。
3 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关系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依赖信任关系的建立,对于心理活动的正向引导更是如此[3]。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教育与引导,教师需要在师生沟通中,注重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的沟通过程中逐渐建立信任关系,使小学生愿意倾诉,真实地了解并掌握小学生的真实想法,有效避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
教师与小学生的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在课间、生活中,教师需要秉承耐心、细心与真心,全面感知小学生的情绪变化,深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通过聊天、谈心或者参与小学生的活动等,有效消除交流隔阂,使小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当小学生出现交友隔阂、与父母沟通不畅等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小学生倾吐心声,并以平等的语气,引导小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角度寻求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以生活中益友的身份,陪伴小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实现阳光、快乐地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小学生讲述英雄事迹、成长小故事、童话寓言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小学生逐步感知、体会情感内涵与内在道理,在倾听与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借鉴等思考方法,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引导,在帮助小学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小学生高效接受心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全的品格,促进心理的阳光发展。
4 平等对待,建立疏导机制
同理心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品质[4],尤其面向小学生,教师更是需要学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当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者问题时,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心理疏导机制,以正确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梳理情绪,释放心理压力,进而引导其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困惑与问题,实现全面、素质化地成长。
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小学生团体辅导,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绘画、沙盘等兼具趣味性的专题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潜在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倾向,并采取谈心谈话等方式,主动了解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心理状态变化,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及时调整心理情况,建立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可以创建心理疏导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小学生结合自身需要,选择时间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尽可能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装饰辅导室,使小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与安全感,更好地表达内心情绪。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性格特点,采取暗示法、绘画解读法或者疏泄法等,使小学生有效释放自身的情绪压力,学会转换思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针对个别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等倾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案教育,尽可能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问题,并设置一定的合作式教学活动,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下,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实现心理状态的积极转变。
5.结论
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实现素质化发展的基础,教师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育阳光的心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立足教学环境、师生关系与疏导机制等方面,积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阳光的环境下,平等地沟通与交流,正确处理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有效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全过程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谷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79.
[2] 梁桃.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外交流,2018:275.
[3] 郭伟如.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科学咨询,2019:56.
[4] 刘长侠.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J].中华少年,2019:26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