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对园林建筑工程绿化种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围绕施工过程中绿化种植的技术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探究,有助于工程建设人员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发现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进行优化和完善,有序提高绿化种植施工工作质量。
1.园林工程中绿化种植施工技术要点
1.1 绿化种植中的土壤施工要点
在园林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土壤施工的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体绿化种植植物的存活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土壤施工的关键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种植作业前场地的平整问题。先要保证种植区域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湿保水能力,对于土壤颗粒大于 2cm 的表层土要对其进行松土处理,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杂草与硬质颗粒石块,为绿化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2)土壤的回填问题。在进行土壤回填作业时首先要保障土壤的回填深度符合相关植物种植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同时应当密切注意回填坑洼的问题。
1.2 定点放线技术的施工要点
定点放线作业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定位,可以采用方格网标记的形式进行操作。对于株型较大的植物来说,在进行定点放线作业时应当根据实际绿植对象的身形,设计合理的位置。在对整行树木进行定点放线时,根据植物身形设置好植物之间的距离,明确好相邻绿植之间的空隙,便于后期自然生长。
1.3 挖穴作业施工要点
在完成定点放线确定位置后,要根据实际种植需要进行挖穴作业。从中心向四周的方向进行开挖,并根据种植实际需要与植物根部土球的大小确定坑穴的深度与宽度。为了保障植物后期自然生长的质量,应当根据实际根部的大小预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一般情况下,空穴的大小会比根部实际大小多出 20~50cm。坑穴底部回填碎土呈倒锅底状,回填的种植土需使用结构疏松、通气性强的种植土,可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改良,配合沙和泥炭土等。
2.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技术
2.1 施工前期技术
2.1.1 园林工程绿化施工苗木的选择
苗木的合理配置与选择是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根据实际工程位置选择适宜的苗木种类,才能够保证其在后期种植栽培中的成活率。因为我国地理位置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地理气候以及环境因素等客观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特征。如果在进行园林建筑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地选择苗木种类,势必会造成由于气候不适应而出现大批绿植枯死的情况,不仅影响园林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在实际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善于根据地理气候信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本土生长的苗木进行栽培。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对当地的土质、水质信息进行实地的采样分析,并对各种苗木的生长气候需求特点做出详细的登记,为后续苗木的采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除此之外,在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苗木类型的观赏性。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工程的观赏性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关注。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园林绿化单位还应当科学配置苗木类型,提高园林工程整体观赏性和艺术性。
2.1.2 绿化施工苗木种植时间节点的选择
根据适宜的本土气候特点以及苗木实际种植需求,合理规划不同类型苗木的种植时间,提高苗木种植存活率。受我国气候因素的影响,四季变化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在种植苗木的作业中,要根据显著的气候特征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培育。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四季温度较高且湿度也相对较大,苗木种植时可以选择的时间节点也会相对较多,在实际绿化作业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苗木自身的气候适应性就可以。不同于南方地区,北方气候四季分明且温差较大,在苗木的栽培作业过程中,主要以春季栽种时间为主,而干燥的冬天不适宜各种苗木的存活。
2.2 施工中期技术
2.2.1 种植施工土壤土质碱性改良的处理技术
在园林工程的绿化施工过程中,土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植物的生长状况。在绿化种植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地理位置区域的不同,土壤酸碱程度也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对绿化种植栽培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壤偏碱性的问题。而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在种植土壤中添加适量石膏的方式,通过酸碱中和的办法形成中性盐,从而达到改良土壤酸碱度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土壤的实际酸碱度加适量的石膏,一般每亩用量 30~40kg 作为基肥施入改良。石膏改良碱土的作用,主要是石膏与土壤溶液中的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中性碳酸钠,从而使土壤碱性减弱。
2.2.2 土壤透气性的改良技术
在绿化施工和绿植生长过程中,植物的根系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保障绿植的健康生长。如果土质硬化严重,土壤中空气缺失致使植物的根部发生窒息而腐烂,最终造成绿植的死亡干枯。因此,对于透气性不好的土质可以通过增加适量腐树叶的方式增加空气在土壤中的流动情况,为根部生长和吸收养分提供充足的空气。除此之外,还应当根据种植绿植种类的不同,铺设相应厚度的土壤,以满足正常的植物生长需要。
2.3 施工后期养护技术
2.3.1 绿植株型的养护管理
在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工作中,绿植株型的修剪和养护工作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整体园林工程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修剪养护工作中,应当以植物类型的层次特点以及程度为主要参考依据进行修剪和维护工作,最大化凸显绿植的观赏性特征。对于较大株型的树木影响整体形状的枝叶应当及时地去除和修剪,保证树木良好形态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树木不易被大风刮断。通过园林施工设计需要的不同,将各种绿植修剪成不同的形态,如扇形、球形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观赏需求。
2.3.2 病虫害防治技术
绿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辅以综合防治。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熟练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治理,防止蔓延成灾。此外,还要安排专人进行巡查、维护、看管,对树木歪斜、缺水、病虫害等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针对生长过程中的落叶及杂草要及时地清除,这样可以有效地切断病源、虫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结语
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情况直接关系着园林的整体建设质量。在实际绿化种植施工作业中,首先要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各环节的作业要点及基本要求。根据园林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绿植种类并做好相关的种植设计与定点工作,根据不同绿植的生长需要合理挖掘坑穴,并做好种植后的施肥与浇水工作。最后,科学安排后期养护工作流程,保障绿植栽培成活率的同时及时修剪植株外形,保障园林绿化工作的观赏性,切实发挥出园林建设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兆栋,张迪,王东亮.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关键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20,416(20):182-183.
[2]安立原.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