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与化疗,其中手术治疗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该治疗手段在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处于对疾病的恐惧,术后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36例未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宫颈癌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4岁~64岁、平均(43.22±1.32)岁,TNM分期:Ib、IIa分别11例、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4岁~62岁、平均(43.21±1.38)岁,TNM分期:Ib、IIa分别10例、8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TNM分期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对象均入院时阴道流血,结合HVP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宫颈组织活检、阴道超声检查确诊宫颈癌。(2)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顺利完成宫颈癌手术。排除标准:(1)排除确诊精神病患者。(2)排除合并认知功能异常患者。(3)排除难以正常言语交流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已顺利完成手术,在遵照医嘱开展用药指导的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患者开展饮食指导,嘱患者在术后应保证饮食清淡,适量进食豆制品与鱼、虾等优质蛋白,多进食香菇、蘑菇、胡萝卜以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
1.3.2实验组术后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敬语,尽量采取一对一谈话方式,为患者发放宫颈癌健康宣传手册、专家视频讲座以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护理人员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结合既往临床预后良好案例,鼓励患者对疾病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请患者通过冥想、聆听节奏舒缓的音乐以平复自身负面情绪。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结合临床研究告知患者家属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请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患者开展术后康复,通过术后积极开展康复锻炼以协助患者释放术后负面情绪,保证患者术后心理处于平衡状态。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情况,SAS量表以及SDS量表评分0-100分,得分高低分别预示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程度。
(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x̄±s)表示形式的计量数据用t 检验,P值<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量表以及SD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情况 [x̄±s、n]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等相关细胞免疫因子变化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干预后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因子均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细胞免疫因子变化情况 [x̄±s、n]
3讨论
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易忽视忽视患者生物改变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图文资料,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纠正患者错误疾病认知,同时协同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以预防患者术后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避免宫颈癌恢复期患者因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2]。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比对照组轻,此外,实验组患者干预后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因子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宫颈癌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茹怡,王吉群. 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11(12):1-4.
[2] 蔡丽华. 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心理干预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