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使得很多民众的经济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与之相应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明显增强,生活品质的提升使得人们日常生活对饮食的要求也有着更高的标准,所以大部分的畜牧养殖地区的牧草生长更新速度已经无法满足畜牧行业的实际需求,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新的方式来进行牧草种植和相关管理。牧草虽不如其他农作物生长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如果管理技术不得当,仍然会出现一些品质方面的问题,牧草的种植与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情况有直接关系,所以需要对牧草种植管理技术不断的加强,才可以使得畜牧养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牧草种植除了能够使得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得到明显发展以外,还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原料供应,还能够有着非常良好的生态效益。
1 种植前的准备
1.1 品种及种植环境的挑选
对于牧草的种类而言,有着多种不同的品种,目前种植较为广泛的是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这两种种植的牧草都有一个特点,是可以使得土壤的肥力明显恢复,而且通过大多数的混合种植方式来进行种植管理,可以有效的体现出种植效果,豆科牧草的根部相对而言比较强壮,它们所包含的营养元素和物质也相对较多,基本能够满足畜牧养殖的整体发展需求。河本的牧草和豆类的牧草相比而言,其耐磨性有着更加强劲的特点,而且生长点相对较多,禾本科的牧草与豆科牧草混合在一起进行种植能够充分的将牧草的种植要求和畜牧放养的饲养饲料条件满足。牧草引种种植的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实际的种植地区所体现出来的畜牧养殖情况,以及发展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尤其对于土壤环境和自然生态状况而言,也应当考虑进去,结合以上所有的信息,进行牧草草种种植的品种选择,防止水土不服等多种不同的外界因素产生影响,导致牧草的生长品质和质量受到影响,干扰牧草在种植以及畜牧养殖行业的整体发展。比如种植地区的土质环境优良,而且灌溉相对较为方便,就可以对其进行吸水性强、肥量要求更高的牧草进行种植,但是如果地区的养分相对较低,种植也相对较为困难,土壤也非常贫瘠,就需要选择一些耐旱性、耐平静性相对较强的牧草进行种植,从源头上将牧草的生长品质提升上来。
1.2 播种技术
水分充足的土壤环境当中,应当保证牧草在种植的时候发挥出管理优势,通过对牧草种植的管理来完成实际的最终产量,因此大部分的畜牧养殖地区会选择在春季进行牧草的种植。豆科牧草种子在挑选的过程当中应当具有较高的硬实力,需要在播种之前对牧草的草种进行相关处理,以提升牧草种子种植以后的实际发芽效果,而禾本科的牧草需要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操作,牧草在播种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实际种植地区的生态和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播种方式的调整,比如种植地区地势相对较为平坦,我们就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种植,但是如果播种地区位于山地的地区,则可以通过穴播的方式来进行牧草播种。牧草播种量和播种的密度在调整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品种,而且对于牧草的生长规律和应用方向也可以结合各类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需要确保牧草种植之后,能够进一步的接触到充分的土层,种子在深埋在2~3厘米左右,才能够发挥出最终效果,部分牧草的种子颗粒相对较小,不可填埋过深,从而导致出苗率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 牧草种植的中期管理
2.1 除草、定苗
对于牧草种植的管理而言,我们应当更加积极重视对于牧草种植的管理,如果出现了一些牧草在生产过程当中受到了影响,导致了不良的情况,比如生长缓慢或者是较为严重者,出现了生长停止的问题,都应该提起重视,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应当把杂杂草生长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是否因杂草的原因导致了牧草在生长过程当中受到了阻碍。所以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牧草种植区域的清理,如果遇到了不良的杂草情况,我们应当尽快处理掉,所以牧草种植管理中如出现牧草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发育的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因杂草生长所致,需要及时将牧草种植地区所生长出的其他杂草进行清理。确保牧草生长时营养的充分吸收。大部分牧草均需要进行定苗和疏苗处理,根据实际种植条件进行种植密度的控制,牧草的株距一般稳定在15-20厘米之间即可,此条件也是保证牧草长势优良的关键基础。
2.2 肥水供应
豆科草种自身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在播种时不可在种肥中加入尿素,主要是由于尿素中所含有的缩二腺会导致牧草草种出现蛋白质凝固的情况,不利于牧草草种发芽率的提升,进而会对其出苗率以及生长质量产生影响,豆科类牧草自身便存在根瘤菌携带情况,其能够将空气中的氮素进行集中固定,而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因此,豆科牧种植管理时的肥料施入需要以钾肥和磷肥为主,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而禾本科牧草则恰恰相反,在施肥管理时需要重点重视氮肥的施入,须以氮肥为主,配以适量的磷肥和钾肥,从而保证禾本科牧草整个生长期的需肥要求。如种植地区的牧草产量较高,土壤环境优良,可在施肥时适当增加施肥量来刺激牧草的高质高产生产,如施肥之后出现干旱天气,则需要配以及时的灌溉处理,提升肥料的施入质量以及利用率。
2.3 病虫害防治
不管是何种作物的种植生长均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牧草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管理也是促进牧草种植产量提升的重要措施,需要明确认识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根本要求,根据牧草种类进行对应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在病虫害防治时,需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尽可能少用或者不使用化学农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结束语
综上可知,牧草种植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牧草的生长质量以及牧草的总体产量,满足畜牧养殖的基础营养供应需求,同时能够优化生态环境水平。在实际牧草种植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牧草品种的特点以及种植地区的基础条件,进行各项种植管理工作的优化和调节,创设出满足牧草种植生长的环境,优化种植质量,满足畜牧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闫树龙, 刘志成, 杨润泽. 牧草的种植管理及利用技术研究[J]. 今日畜牧兽医, 2020, 36(3):1.
[2] 裴生权.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 37(6):1.
[3] 高海秀. 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