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初中阶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使学生的“三观”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精神精髓影响下,拥有更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引领学生更好更快地进步与成长。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从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多方的努力和教学方法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素质,还要形成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未来能够成为祖国需要的综合发展型人才。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的情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其中,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方面和对技能运用方面,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微乎其微,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在过去老旧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以往“填鸭式”教学,这非常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入,同样也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最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只有在专业能力和学科整合能力兼具的情况下,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但是,现实中往往是初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专业能力、学科素养有待提高,不具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与课程教学结合的能力[1]。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学中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顺利教学的基本前提。初中教师需要结合生物学可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尊重该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期下,让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中的奥秘,感受生物学科的丰富多彩。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的教学目标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对真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地态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等。综合这些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这些目标是与我们要融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度一致。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融合,要做到坚持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为教育准则,并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2]。
例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种子从发芽到生长再到开花结果这一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并对其生长与发育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进行一定的意见分享。如此,学生们会更热情投入到相关实践活动中,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有学生为了便于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还会提前进行了相关网络资源的搜集,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如此,学生不仅树立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之情,还帮助学生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精选教学素材,提升学生对价值观的感悟理解能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深入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教师务必要紧紧把握教材教学的大方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紧贴合每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具体的人生感悟,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生物学中很多元素都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重要媒介。小到叶子的变色过程,大到细胞的排列与复制,再到阳光对人类生活的利弊等,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应用,让学生看到自然界中生物的“鬼斧神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认同和感悟。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科学探究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
例如,在《病毒》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人类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病毒性脑炎等的成因和有关的预防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要进行具体的资源搜集、交流分析、形成结论的过程。如此,学生们认识到了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进行科学预防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与感悟。此时教师也可以与近几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结合,通过疫情暴露出的诸多社会现象,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祖国强大的意义,从而也促使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全面提升,最终也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4]。
(三)进行教学延伸,以小见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拓展教学内容必须要紧密围绕教学教学大纲的主旨进行,在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生物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促进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要时刻谨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更深刻体会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使他们服生活现象的辨析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去超市或市场购买食物的经历?”学生回答:“有”或“没有”,之后教师再问:“有过购物经历的同学可以想一下,你认为在实际购物中,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购买一些生鲜食物呢?”“如果家里的食物发霉了,那这样的食物还能吃吗?为什么?”“如果在卖肉的过程中,遇到有销售病死猪肉的,价格非常低,同学们想一下是否可以购买,这样的肉能吃吗?对于这些流入市场的病猪肉,你会有何行动?”在提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并将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推荐给学生。如此,学生们不仅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过期、发霉食物对身体的巨大危害,也提升了他们对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认可程度,帮助学生树立了法治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思想的体现。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没接课程中的体现,始终秉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思想的双重教育,因为只有将生物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重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对让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让他们最终成为对祖国发展有用的人,成为能独立生活与判断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