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2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7±4.01岁,研究对象的恶性肿瘤部位分布位于股骨头、股骨远端、胫骨远端、肱骨、腰椎、肩胛骨以及桡骨鹰嘴处。在进行本次研究对象的选择时,排除合并有全身其他症状疾病及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之前,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测定,并将其记录在统计学软件中。在患者入院之后,选择姑息心理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具体来说,姑息心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以下: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姑息心理护理和传统护理之间的差别以及姑息心理护理的优势,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其次,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准备以及内心意象法放松的相关训练;第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分析,思考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引起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第四,在患者住院接受化疗期间,对其进行定期的集中的集体讨论和辅导咨询,频率约为1周2-3次左右,通过这种辅导咨询以及集体讨论的方式,切实消除患者在化疗期间对自身治疗存在的疑虑和困扰,帮助患者树立遵医嘱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住院前及住院接受姑息心理护理3月后的QOL评分及SDS评分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二、结果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在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姑息心理护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情绪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且这种提升是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的(P<0.05)。
三、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可以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之于住院前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意味着采用姑息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起到了有效的安抚作用。而姑息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首先,骨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从姑息心理护理中获取到了相应的心理支持,有效的分散了患者的注意力,使得患者没有将注意力和关注的重点放在疾病及治疗造成的疼痛上,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次,护理人员在对骨肿瘤患者实施姑息心理护理时,会告知患者进行肌肉放松练习,这种肌肉放松训练对于肠道肌肉的紧张缓解有一定的帮助,有效降低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发生可能性。有相关调查显示,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消化系统的异常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状态,因此,对患者进行肌肉放松引导,能够起到镇静和镇痛的作用,能够让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第三,对于癌症患者,定期举行集中讨论和辅导咨询,让患者能够感受到社会对其的关注和关怀。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社会的支持和相关的保护政策是让其正确认识疾病并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因素,因此,定期开展骨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导咨询会议,能够帮助癌症患者获取到需要的资讯,从而建立自信、乐观的态度来进行生活。最后,在进行本次研究时,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人疾病特点,因此其具有个性化的优势,对骨肿瘤患者来说,个性化的治疗对于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倘若在进行护理时没有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而是选择总体灌输的健康宣教,对于骨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来说是没有益处的。
综合来说,对于骨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在其住院阶段采用姑息心理护理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对与疾病抗争建立勇气,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本次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只有50人参与了本次研究,同时,样本的选取时间也较短,且在治疗后的随访时间也较短,导致部分在远期生存率存在问题、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无法被监测到,因此在未来进行姑息心理护理治疗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以及实施方法,力求对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姑息心理护理后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切实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玉玲,郭良玉,管玉华,刘飒.姑息心理干预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9,17(17):2097-2100.
作者简介:谢丽娜1986- 女,汉,山西太原,护师,本科,山西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