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制造”逐渐转向“中国智造”,我国对人才的整体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全面深化教学计划改革和实施 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就指出,“组织研究各个学校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明确学生需要有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和主要能力。这为中职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截止2020年,全国共有170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5.7744万人。中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均衡的发展[1]。各地职业教育学校的布局比较优化,是普及中职教育,建立有中国特色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知识、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要带头解决问题,把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自己的责任,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搭建起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职业应用的桥梁,为数学应用提供基本方法。在中职数学教育中,实施工学一体的教育理念,本文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2]。
1.在数学领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自教育部颁布《全面深化教学计划改革,贯彻培养人的基本素养的意见》以来,教育部便开始在各种学术领域组织核心素养相关研究。其核心素养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数理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操作,数据分析。以核心素养为旗帜,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文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情感,历届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引导树立正确的生活和价值观。身为中职数学教师,针对目前的教育状况,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成绩无法提升。培养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数理模型的特征是创造性和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提高数学素养,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面向科学,充分发挥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学生必须具有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今后,学生要正确、高效地学习,健康地生活,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3]。
2.为教师提供核心素养创造的条件
数模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型工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指导数学建模工作,使学生真正受益。教育部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师培训中,专门对“核心素养”作专题讲座等训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展中职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训渠道。教师首先要掌握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也积极适应新学科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习,尤其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和要求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有效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学生对数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要按照“四个优秀”标准,自觉地完善中职道德建设。就像习近平书记所说:“人遇到一个好的教师是人生的幸运,学校有好教师是学校的荣耀,一个民族不断孕育好教师群体是民族的希望”。
3.谨慎选择数理建模教学的模块训练
鉴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中职数学建模课程与大学数学建模课程有着较大区别。选修内容是根据中职学校的数学大纲和中职学生的知识体系来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适用性和充分性”原则,加强与职业课的整合,整合数学建模的结构,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下列类型研究数学模型的内容,函数模型,利润、成本及其他成本的计算。几何学模型,测量,绘图,模具和其它机械形状的程序设计,材料加工等;数列模式、分期付款、贷款;三角函数;建筑地形图的测量与制图、海上营救、电器波形图、概率统计模型、彩票中奖问题、保险、市场统计调查、评估、诊断等决策分析。教师可根据指导内容,进行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指导活动。在数学建模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经常总结,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4]。
4.深化合作,建立职业和数学教师的合作和交流平台
中职数学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建模职业所需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职业学习和数学建模进行教学。组织数学教师和职业教师定期举办数学教育研讨会,是促进数学与职业课程有效整合更为现实的途径。比如,中职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决职业问题,这会影响到职业课的教学进度。中职教师可以开展开放式的交互式教学,并邀请数学教师参与,两种类型的教师就能进行对话和思想冲突,最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思想冲突。要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必须根据职业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自己的想法,设计数学模型的内容,向职业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和提高数学建模技巧的运用。
5.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水平
实现树德立人的教育目标,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其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基础,学生的独立发展,以及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思想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在进步与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因人而异的情况展开教育。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明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大胆思考、创新、论证和实践[5]。
结语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和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把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融入到中职数学教育的课堂中,这既符合当前中职数学教育改革趋势,又能提高数学教育中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识,使数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敏,周雪峰,朱晋.中职校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1(10):11-13.
[2]邱静捷.核心素养下中职数学“三角函数”解题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3):56-57.
[3]董秀银.中职数学与普高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02):3-6.
[4]张曙辉.中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4):88-91+100.
[5]张曙辉.中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培育策略[J].福建教育,2020(3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