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高红艳 胡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红艳 胡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哲学研究进展,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251.
摘要: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关键课程,所以,语文老师要主动挖掘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接下来,本文着重探讨了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方式
DOI:10.12721/ccn.2023.157251
基金资助:本文系河南省教育规划2023年一般课题《核心价值观导向的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3YB1174)研究成果。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要把“立德树人”教育需求贯彻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国梦的伟大意义,为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高中阶段也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进行探究。

一、基于课堂,有效渗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选择文质兼美的范例文章,并向他们阐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中国梦”复兴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选择古代文学作品时,也要坚持批判和传承的原则,让其充分体现出思想和艺术先进性,为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沿着这样的途径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绪,让他们品读文辞优美的语句,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意境,调动他们的内心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二是利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来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三是在《荷花淀》中窥见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故事,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指导他们深刻感受革命前辈们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为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打下坚实基础;四是以《小狗包弟》和《包身工》等文章为例,引导学生忆苦思甜,突出“艰苦奋斗”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本教育,让学生从各种教学内容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呈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1]

二、文化对比,感悟观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阵地,也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语文老师要有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全方位指导,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老师们可以采用“文化对比”教育方法,以教科书文本为基础,整合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把有关的课外资源导入教育中,保证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又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富有个性的思想领悟。以高中语文《苏武传》为例,这一篇文章是一篇人物传记,在讲述孙武生平的同时,还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爱国”既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新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美国黑人在“人权压迫”和“种族歧视”面前勇敢抗争的历程,其与苏武“坚持民族尊严,永不屈服于外族”的精神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又存在何种差异?仔细思考,学生就会明白苏武所做的一切都基于民族精神、气节和尊严,他不允许自己低头。而美国黑人运动则是因为民族尊严丧失,才面向社会进行反抗。两者都是为了民族而斗争,但不同的是,后者丧失的是前者所坚持的,就是民族的平等和尊严,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民主、自由、正义、平等。

三、发展能力,发掘经典

现代教育思想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理论,其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思维方式,得到相应的启示,进而提升思维和认识水平。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利用丰富而又深厚的历史资源,让学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回溯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探究和挖掘,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使学生的思维特点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就拿《红楼梦》来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其不仅是一本好书,同时也是一本反映封建统治体制缩影的文学作品,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可以折射出政治因素。老师可以以此为情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红楼梦》,找出书中描述的政治环境,分析其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查阅信息,整合多种途径获取诸多关于封建政治制度的知识,进而剖析小说中各个角色为什么会遭遇悲剧。最后,让学生根据红楼梦中的角色,写一篇《假如 xxx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主题的文章,让学生想象红楼中的人物在新社会面临的故事,以此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结合课外,整合实践

其一,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外阅读功能,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广泛的学习环境,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要在鉴赏中培养情操。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绪和态度的培养,让他们从美妙的语言中感受历史发展的环境和意义,为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作品的主角都展现了传统的美德,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文字和语句开始,在脑海里勾勒出形象的画面,以此为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提供有利的环境。其三是在诵读中提升情感。《三国志·魏书》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诵读是对学生最好的情感影响方法,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诵读的引导尤为重要,因为当学生被浓烈的情绪浸润时,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的力量。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体会文学的韵律之美,也能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澎湃的阅读中,产生与作家共鸣的感觉,进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反思,逐渐将这种积极的情绪力量转变成自己的价值诉求,推动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优化写作,推进渗透

写作是反映学生思想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课程相结合时,要从作文这一方面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转化成文字,使其总体上的真情流露出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首先要从观察中分辨出美与丑、善与恶。老师要指导学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材料,把材料归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出生活中的真善美,为进一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依据支撑。另外,语文老师还要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散文和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加强对媒体焦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等的品评,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准备。[2]

六、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老师们要挖掘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契合点,把其精华和课堂、课外的知识融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和情绪体验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治宇,杨玉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86-187.
[2]彭国良.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05):6-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