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
豆宪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豆宪伟,. 社会实践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J]. 交叉科学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摘要:
本研究从社会实践的视角探讨了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式及其深远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指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文章详细阐述了社会实践与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课题选择与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探究模式,展示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最后,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在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和完善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社会实践视角;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开展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基金资助: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3年立项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县域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04415

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的当下,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更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理解社会,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本论文将从社会实践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开展方式及其深远意义。

一、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以历史学科为基础,结合社会实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的深度理解和独特见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视角下的研究性学习开展

1.社会实践与历史学科的深度交融

社会实践,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承载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学生深入其中,能够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与生动,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的实践体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探讨,更是对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深刻领悟。例如,学生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如历史文化遗产的调研、历史事件的访谈、历史人物的寻访等,使得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得以完美融合,进而形成对历史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别前往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址和现代城市新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拍摄照片、记录数据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还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2.课题选择的现实性与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究

在社会实践的视角下,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的选择应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课题的现实意义与探究价值。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挖掘课题,如“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历史变迁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等,这些课题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课题背景,分析问题成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探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城市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为例,这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充满探究价值的课题。学生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城市垃圾分类现状的数据和资料。他们发现,虽然政府已经推行了垃圾分类制度,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然不强,分类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分类设施、建立激励机制等解决方案,并尝试在社区中推广实施。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积极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深入探究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共同收集资料、整理信息、撰写报告,通过团队协作,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共享资源、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探究模式。这种小组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探究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更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深远意义

1.深化与拓展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深处的大门。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更能形成对历史的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涵盖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包括了对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同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亲自动手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这无疑是对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方位锻炼。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历史学科上,更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展现出更加全面和优秀的自我。

2.孕育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孕育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它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还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实践技能和方法,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3.升华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更是一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深刻升华与强化。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问题,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还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加积极地履行公民职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社会实践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实践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