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并具有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
《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三部分内容,课程知识教学内容多,学时只有64学时。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大班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和教学空间下,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采用“MOOC+BOPPPS+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视频来源于中国大学MOOC,教学流程采用BOPPPS教学模型设计,将各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分配到线上、线下和课上、课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主要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
1.1 线上教学资源设计
本文线上教学资料资源建设主要采用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泛雅平台。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课程大纲内容,在中国大学MOOC上选择精品教学视频内容;在超星泛雅平台创建在线课程,建设作业、习题、讨论,发布精品视频链接。
中国大学生MOOC承载了一万多门开放课、14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与803所高校开展合作,已经成为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2]。中国大学生MOOC可以让老师和同学获得免费好用的教学资源。根据《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在中国大学生MOOC上选取精品视频链接。
超星泛雅平台支持用户通过计算机、手机和教室端访问教学资源,称为“一平三端”。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维护,利用手机端的App(学习通)进行移动管课;学生通过学习通参与学习与互动[3]。
1.2 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教学流程设计采用BOPPPS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包含个教学环节: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评估(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估(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4]。BOPPPS是老师们开展课前教学设计和课中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教学活动的开展分配到线上和线下。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引导学生学习自学内容,通过自学内容引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利用前测评估学生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堂上开展翻转式课堂学习,针对前测中出现的问题作重点讲解,引发学生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课后,基于线上平台进行后测和统计,根据测试和统计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图2 BOPPPS教学流程设计
1.3 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目标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学生自学期间遇到的问题先在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还能在合作式的讨论中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短处,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我。在小组讨论过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要由教师集中答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提高《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5]。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2.1 课前预习
首先,教师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创建课程。根据所设计的课程教学章节目录,将课件、中国大学MOOC视频链接、思考题等学习资料放入对应的章节中,并创建题库和作业库;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登录学习通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学生通过章节目录指导学生每周的学习安排,设置任务点提醒和有效督促学生学习。在每个知识点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如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这个知识点中,提出“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是什么,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以及“电源和负载的区别是什么,判别方法是什么”等思考题,逐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预习阶段,可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设小组长一名,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并提交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难。
2.2 课堂教学
虽然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但是教学过程仍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中国大学MOOC、翻转课堂、超星泛雅平台等形式有序开展教学活动[6]。
教师根据前测平台结果和小组长反馈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课堂上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在课堂中穿插随堂测试和问题抢答,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也可针对课堂上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合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师生角色互换,教师提前在平台上发布讨论的重难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讲解,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打分,不仅加深了学生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也锻炼了合作、沟通及表达能力。
2.3 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作用是巩固课上重难点知识和建立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做好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引发学生的进行深入思考。教师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布置适量课后作业题,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通过超星泛雅平台提交作业,便于教师及时批改,查看学生作业情况。
教师还可设置课后在线讨论区,学生不仅可以针对课后作业中遇到的疑惑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反馈。教师还可以发布问卷调查,从学生反馈结果反思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2.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为:总评成绩100分=卷面考试成绩60%+过程考核成绩40%。
1)闭卷考试60%: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能反映学生的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等能力;考核内容与类型应能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2)过程考核40%:包括实验成绩30%、作业10%。课程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实验的出勤和态度,并综合预习、过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的完成质量由试验指导老师给出该项成绩。过程考核还应强调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计算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勇于表现自我,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活跃度。
3 结语
在《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MOOC+BOPPPS+翻转课堂”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这几年疫情期间的实践,课前学生通过MOOC自主预习,课中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启发式教学、互动式交流,课后通过作业巩固强化所学,通过在线讨论拓展学习知识。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了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4 参考文献
[1] 智凌云,周彤,任鑫.基于BOPPPS模型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课堂探索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3(02):54-56.
[2] 吴岩.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中国大学教学,2018(01):7-9.
[3] 宋黎明,孙曼,张行.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3):41-44.
[4] 朱娟.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以“电子线路CAD”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5):64-69.
[5] 杨秋菊,谌海云,吕源梅.翻转课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2,44(03):81-83.
[6]杨莉莉,王晶,王昉.电工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信息科技,2022,7(02):185-187+191.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3.02.047.
作者简介:周奎(1980-),男,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硕士研究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汽车,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