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核心素养视角来看,建模素养属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解析,还需刻意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使其学会运用建模思想把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借此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理顺数量关系,渗透线性规划思想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由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是非常新奇的,有利于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就会想要去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利用线性规划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建立数学模型.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时,教师在进行这节课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去了解数学文化具有哪些特色,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去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出一些数据,教师可以为学生去讲解一些教育基金的例子:如果小敏的父母在小敏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为她的大学存钱,按照现在的标准是小敏的大学四年一共需要花费四万元的费用,然后根据银行的利率以及小敏大学所需费用以每年10%的速度进行增长……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是给出一种特定的标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有着更深刻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明白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寻找一些相关的短视频,为学生进行播放.
二、多角度思考建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多角度思考进行建模,然后让学生以一种发散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数学题目的思考.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看看一个问题是否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从这个角度上,教师就可以逐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是需要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时,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去明白什么是数列、数列中存在的通项公式以及它的意义和分类又是怎样去界定的.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通过PPT的使用为学生导入新课.比如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一些图片,像树木的分杈,或者是各种不同的花,又或者是植物的种子.通过这样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教师提问,将学生观察到的规律说出来.由于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学生的生活中就存在着这些植物.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积极主动的举手,将自己思考到的数学规律说出来.然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回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数列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着数列的例子.教师要让学生去主动的思考,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学生实在是不会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进行观察,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例子之后,教师也要注重通过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在所有的学生都讲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列的例子的过程之后,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说的例子进行总结,然后帮助学生去引入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让学生去进一步的进行数学学习.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的不仅仅是教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比如在双11和双12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这样在购物的时候进行计算,就有利于学生通过计算获得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在进行这一节课的时候,要注重通过数学教材帮助学生将数学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黑板上的吸铁石,将这些吸铁石摆成一个v字形的图案,然后让学生去观察这个图案之间存在着哪些特点.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去创设第二个教学情境,在白板上展示某个电影院的座位图,让学生去观察图片,某个电影院一共设置了20排座位,那么这个电影院从第一排起,各排的座位数之间又组成了什么样的数列.让学生去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穿的鞋都是多少号?在进行相应的提问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生活常识,如成年女鞋都是以厘米为单位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观察这三组数列之间存在的变化.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很轻松的说出这三组数列存在的变化.这样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记数学知识.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有熟悉的掌握,并且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语言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动手操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用数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生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拓宽自己的数学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
结语
实践证明,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这样学生在日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拓展数学视野,培养思维能力,成为一个具备数学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魏江.谈高中数学中如何应用建模思想[J].学周刊,2019(28):66.
[2]王伟.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