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年级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年级是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最关键的一年。有些同学在一年级就能很好地适应,有些同学在以及就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新团体,还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这就要求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引导和协助学生,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小学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小学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的意义
在我国,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最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其自身担负着贯彻学校育人目的、实施学校教学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职责。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是班主任进行各项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并为教学管理提供可操作可实施的平台,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保驾护航。
从《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可以看出,它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校长的指导下,进行班集体管理。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还要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心、教育和管理,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教学管理的育人功能。同时,教师的工作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价值
一般而言,小学班主任工作是进行班级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它既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基本的思想,又可以在教学管理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小学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教学和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班级管理清除障碍,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成功实施和完成。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是联系各类教育力量的关键桥梁,小学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起到领导的作用,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桥梁,将更多的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小学教学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管理艺术研究
(一)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用适度的原则进行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种独特的、综合运用了管理技能和交流技能的管理艺术。没有规则。想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必须要有一个标准的管理体系。首先,班主任在制订班级管理规定时,必须要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既要使管理规定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又要使其易于为同学们所接受、所了解。其次,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要让同学们认真地学习班级的规章制度,把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都弄清楚,然后老师们再根据这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引导同学们遵守纪律,做到令行禁止。第三,要使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贯彻下去,老师们应当在每周的班会上,对学生们一周以来的行为做出一个总结。老师们应当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们,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激发他们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热情。在遇到问题的学生时,老师不应该一味地去责备他们,而是要在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及时地指出他们的不妥之处,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探索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强化自身的榜样力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一言一行实际上都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可以说,班主任使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其言谈举止都能够在学生身上得到很好地反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就不能够忽略掉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不能够忽视自己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在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时刻以严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来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引导,这样一来,学生所做出的来的言行举止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促进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在班级管理中要耐心细致
一年级班主任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引路人”和“指挥者”,其在班级管理中的所作所为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在面对这些青涩的学子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爱与耐心,坚持给他们最有力的引导与最真挚、最细心的关怀。首先,对每个同学都要有一定的认识。班主任应该通过微信、电话、家访等方式,在家校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家长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要对学生的心理动力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性格外向,能够很好地融入群体中,有的学生则性格内向,还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不会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所以,老师们要时刻注意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将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倾注进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诚意,在师生之间构建起一座平等、信任的沟通桥梁。
(四)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管理方法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管理内容来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以班级内后进生的管理问题为例,班主任要重视对于后进生的引导与帮助,要以学生为本,真的了解后进生的实际需求和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在学习方面积极的和其他科任教师沟通交流,找到该学科后进生的成因,并有针对性的商讨制定出帮助后进生提高的策略。在处理后进生纪律方面的问题时,以往的班主任大多是批评为主,或是找学生的家长,这种方法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也会因为老师的“告状”而对孩子批评打骂,这会让学生的心理更加的逆反,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上,班主任就需要充分的运用管理的艺术,帮助后进生重新找到自信,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找到学习中的乐趣,有效的实现后进生的提高与转化。
(五)学习沟通的艺术
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便是沟通,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不仅仅要和学生沟通,更要协调好与各学科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起家校共育的网络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要注重沟通的方法和语气,在了解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关爱学生,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与各学科任课老师沟通时,班主任可以坚持问题导向,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并且向各个学科的老师传达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班主任要做到平等友好,实事求是地传达学生在校情况,积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支撑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
结语:班主任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管理主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重视自己的表率作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鼓励,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班级,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英,牟涛.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137.
[2]唐杰.加强小学班主任管理,构建优质班级[J].学周刊,2020(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