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时期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是获得学生学习有效性与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可分为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通过对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管理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而言,一方面小学生表现出的自制力差、理解力差等特点,为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小学生又表现出好奇心强、精力充沛等特点,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机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结合教学管理的一般性原则进行管理设计,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为其创设出更加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
一、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改革对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成为具备高尚品德、完善人格的人,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学校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合理规划,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提高学校整体的育人水平。教学和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学会运用间接暗示法、恰当评价法、培养助手法、悬挂法等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2.有助于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与时俱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避免盲目进行,做到紧随教育教学发展的潮流,实现与时俱进的教学发展目标。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尤其要符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管理”等新政策,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学校要加强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就要利用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势坚持贯彻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课后教学服务的多样性,进一步规范校内外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
3.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并且需要长期进行的活动,涉及教学的目标管理、内容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与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息息相关。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素养,实现教育和教学部门的高效协作,构建更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对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管理的提升能够促使教师用更高层次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教育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提升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存在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高水平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专业化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以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成效。目前,许多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专业素养,相关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也存在明显缺陷,甚至存在从事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兼任学校教学管理相关职位的情况。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不仅涉及课程教学场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涉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管理、教学评估等多方面内容。兼任教师往往由于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无法实现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影响整个小学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当前,部分学校延续采用着较为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现实需求。可以说,学校在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制度管理和创新管理的矛盾、被动管理与主动管理的矛盾以及专业教学与综合管理的矛盾。
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划不够明确。由于广大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以及相关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规划工作时无法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广泛、全面的调查研究数据为前提进行教学管理规划。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划工作仍处在摸索前进的初级阶段,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确立、规划工作的实施主要依赖管理层领导的经验积累和主观意志,这种情况导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易于出现偏差,或是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违背的状况,甚至存在部分管理人员盲目改革,从而产生反面效果的情况。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措施
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较其他时期更有难度,由于小学生在思维意识与能力上还未成熟,不可控性大,因此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且小学教学难度较低,也容易使教师松懈。因此针对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优化管理方式与模式,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1.增强思想意识。教育教学管理在不同主体的意识层面上有相同的要求,教师要增强教学意识,学生要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学习与认识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意识上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育教学管理对于不同主体的思想意识的增强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要增强教师的意识,可以开展教师间的座谈会、讲座,以这种方式加强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识。要增强学生的意识,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严格纪律要求与校园准则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2.增强专业意识。教育教学管理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受到严格的管理,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课堂知识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上还不完善,对个人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或许还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师配合,不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多样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认识。例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发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汲取课堂知识,不断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与学生在自身能力上能够得到提高,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3.管理措施的规范化。教育教学管理在行为上需要加以规范,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但也需要以规范化为基础,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施流程中,应该规范流程,以科学的制度准则与实施方法开展管理活动。通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达到管理目的,还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效果,为小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结语:当前在小学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在流程与管理的有效性上都还有一定的缺失,基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管理中,要不断增强管理对象的思想意识与专业意识,并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映霓,戴益萍,吴珂逸,樊怡婷.智能技术赋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路径及省思[J].辽宁教育,2022(24):49-51.
[2]程惠濂.探究小学教育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22(31):53-55.
[3]高平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7):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