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化种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植物选择问题
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各不相同,选择不适合的植物可能导致生长缓慢、易受病虫害侵袭,甚至死亡,影响绿化效果。
1.2生态平衡问题
引入新的植物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入侵物种问题。需要谨慎选择植物,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1.3水源供应问题
植物需要充足的水源来维持生长。如果没有合理的灌溉系统或水源供应不稳定,可能导致植物枯萎或死亡。
1.4病虫害问题
植物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在新种植的阶段。缺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能影响植物的健康。
2 景观绿化种植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
2.1 满足景观功能原则
景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美观和环保作用,既可以种植在道路两旁以改善环境质量,又可以在城市内部进行美化。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确保它不会遮挡人们的视线,真正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城市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园林绿化,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感。
2.2 生态原则
生态在景观建设中指的是调节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景观建设的基础。在植物搭配中,需要注重层次美和四季美。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确保符合生态原则,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确保生态的协调性。此外,不同植物往往在不同的季节生长,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四季景色的协调性,使景观能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在种植过程中,应使用更多种类的植物,以确保各个季节都能感受到植物的生机和美感。
2.3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
要根据不同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满足环境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园林建设在颜色和植物品种搭配合理。如果景点被周围的山林所遮盖,可以通过设置点塔或危亭等方式将其显露出来,以吸引游人的注意。
3景观工程绿化种植施工措施
3.1 合理设计
在开始绿化种植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环境勘察,了解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情况。这有助于确定适合的植物种类和布局,以及后续的灌溉和管理计划;土壤检测与改良,对土壤进行详细的检测,了解土壤的 pH 值、养分含量等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地形、植物特性和环境要求,进行细致的景观设计。确保植物的布局和组合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营造出美观的景观效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时间安排、材料选用等。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误操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施工方案、操作规程以及各项技术细节。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在勘察与设计阶段考虑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人员意外受伤和环境污染;根据勘察与设计结果,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确保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植物、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做好施工前的勘察与设计是确保绿化种植施工成功的重要一环。合理的设计能够为后续的施工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的发展。
3.2 对种植苗木进行合理选择
优先选择本地植物,本地植物通常更适应当地的环境,生长更健康稳定,有助于降低成活率和生长问题;检查苗木健康状况,仔细检查苗木的叶片、茎干、根系等部分,确保没有病虫害问题。健康的苗木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并生长茁壮;选择适当生长阶段的苗木,根据种植计划,选择适合的苗木生长阶段,如幼苗、中型苗、大型苗等。不同阶段的苗木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上可能有所差异;注意根系状况,健康的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选择根系完整、无损伤的苗木,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质量;选择适合栽植季节的苗木,确保其在栽植后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并生长。避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栽植;购买渠道选择,选择信誉好、品质可靠的苗木供应商或批发市场进行采购 [1]。获取高质量的苗木能够防止后续问题的发生;规格匹配,根据种植区域和设计需求,选择适当规格的苗木,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稀疏的种植布局;做好运输和保护,在苗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叶片等部分,防止损伤,确保苗木在运输中保持良好的状态。通过认真的筛选和检查,确保选取适应环境、健康有活力的苗木,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减少后续问题,并为景观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苗木栽植
在种植前期,对树池直径、深度及树池底部滤水层进行验收,苗木到场后,考虑季节、品种特性、地区差异,对苗木进行中度或重度修剪;苗木伤口处理要及时;栽植过程保证土球的完整性、保证根系与土球不脱离。种植土与土球的密实度(夯实)至关重要,建议使用生根粉,以提高成活率。在确保栽植的时效性、季节性的情况下,土球栽植深度合理,确保不积水,对苗木的成活率也非常重要。
3.4 苗木养护
景观绿化施工目标的实现与后期养护工作直接相关,只有全面落实相应的养护计划和措施,才能确保苗木成活。结合现阶段景观绿化养护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现状,将工作具体分为保养、专项和周期工作 3 类。其中保养指浇水、除草等日常工作,属于高密度、高强度工作;周期工作则是结合苗木的生长所展开的修剪、施肥等操作,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专项工作则是针对苗木生长中的部分特殊情况,比如特定时期的病虫灾害防治[2]。“三分种,七分养”这句话揭示了景观绿化施工的基本原则,只有按照要求完成养护工作,才能确保景观绿化施工目标的达成。所以,在具体景观绿化植物种植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养护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养护工作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养护计划并全面落实。
3.5病虫害防治工作
首先,在引进新的植物材料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在种植前,应该对植物进行消毒处理,例如使用1%~3%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根部 10~30分钟。同时,定期对景观植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检查时要特别留意植物的叶子、枝干和根部,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其次,可以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可以引入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来控制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此外,也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捕、黄板诱捕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效果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工作人员需要保持景观的清洁,及时清理受到病虫害威胁的植物残余物,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合理施肥和灌溉也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总体而言,在景观绿化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结合植物检疫、定期检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工程绿化种植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绿化种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景观绿化种植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强化技术水平的多项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精心的苗木选择、技术手段辅助和全面的后期保护,能够确保绿化种植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出更美观、更生态、更宜居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范文静,张生银.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新农业,2021,950(17):53-55.
[2] 赖秀祝.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327(09):159.
[3] 胡晓光.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31(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