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健康教育属于有系统、有目标、有计划的护理工作,在对患儿家长实行健康教育后,可以改善其对疾病的了解情况,使其配合后续的护理与治疗活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发热主要代表患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属于儿童比较常见的病症[1-2]。受到家属文化水平的影响,患儿家长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在来医院就诊的时候,以体温降低作为治疗的关键标准。如果没有快速降温,或是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就会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甚至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导致医患纠纷问题发生[3]。因其年龄特点,患儿自控能力及表达能力差,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不配合治疗,甚至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精神萎靡、拒绝进食、高热惊厥等情况,家长普遍都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的心理变化与情绪变化。本次研究对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儿家属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抑郁焦虑评分、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发热门诊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8例发热患儿,年龄8个月-9岁,平均年龄5岁3个月,将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患儿家属男女数量比值是18:16,年龄为34-48,均龄值(40.36±2.14)岁,患儿家属文化程度:本科15例、专科12例、高中以下7例;观察组患儿家属男女数量比值是19:15,年龄34-47岁,均龄值(40.25±2.58)岁,患儿家属文化程度:本科16例、专科13例、高中以下5例;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患儿保证卧床休息,环境通风性良好;患儿要多喝水,不能穿过厚的衣服,测量体温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确保皮肤清洁到位,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患儿要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对患者家属讲解本次护理、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不良反应等,安抚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后续的护理行为。
对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①在患儿入院的时候要热情地接待患儿,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带来的温暖与关爱,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患儿家长要充分了解患儿发热的原因,对发热疾病有明确的认知。护理人员要讲解发热的原因,使得家长了解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属于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正常反应,也是机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问题的保护性反应。如果患儿体温低于38℃,可以暂时不进行处理,以此有效减轻家长的紧张情绪。②充分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发热、高热惊厥史。护理人员要示范如何测量体温、读取数字,并且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如果患儿有高热惊厥史,则需要加强体温监测,护理人员要教会患儿家属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采用腋窝测量法,测量的时候需要擦干腋窝处的汗液,体温计贴近皮肤,置于腋窝中央稍微靠前的位置,测量10分钟左右,并观察温度计读数,37.5℃到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超过39℃为高热。护理人员要安抚家长情绪,还需要对惊厥发作时的家庭急救措施进行讲解,实现早期心理护理干预。③充分了解患儿家属以往对患儿发热的处理经验,为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的转归过程,以及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处理方式。指导家长配合护理人员治疗。指导其进行正确的物理降温,不擅自使用降温药物。护理人员还要讲解不正确降温方法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讲解降温药物使用的间隔时间,不按说明书私自增减药量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有效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依从性。④发热预防指导干预:指导家属适当安排患儿参与户外活动,注重日常的体育锻炼,需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出现急性传染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还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活动量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患儿还要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进行干预后的抑郁、焦虑情绪变化,利用本院自制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分数为0-80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用药知识、发热认知情况、降温处理、家庭急救处理[4-5]。邀请患儿家属评价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0-100分,≥90分为完全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t计算,计数资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抑郁、焦虑评分
观察组患儿家属抑郁、焦虑评分为(32.56±3.02)、(39.25±3.96),对照组为(60.34±3.44)、(62.21±3.81),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家属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s)
2.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p<0.05)。详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3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32(94.12%),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25(73.53%),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详见表3。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3.讨论
发热患儿是本院发热门诊主要的就诊病患,护理人员要更加重视对发热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升门诊服务水平,促进患儿身体早日康复[6]。从相关资料研究了解到,我国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缺乏发热儿童健康知识的情况,无法对发热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发热会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还会浪费过多急诊资源,所以对婴幼儿发热实行临床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7]。在发热患儿入院的时候,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实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因为门诊患儿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家属陪伴人数比较多,所以健康教育要保证具有实用性、普遍性的特点,内容精炼、通俗易懂[8]。在讲解的时候,也要使用大众化的词语,在患儿候诊的过程中对患儿家属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使得患儿家长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患儿的年龄越小,大脑皮质的发育越不完善,可能容易引起发热,甚至是高热现象。所以发热患儿更需要被得到人性化的护理,在发热门诊进行健康教育,满足人们对健康的个性化需求,在提出降温措施的基础上,缓解患者的病情,避免对患儿脏器产生损伤。对于有惊厥史的患儿家长实行健康指导干预,主要就是讲解惊厥常识、急救相关知识,还要告知患儿家属惊厥发作的实际频率、持续的时间,可能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导致严重后遗症发生,对小儿健康成长、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在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发热的时候,家属也需要观察患儿的实际情况,提前使用退热类的药物。如果出现惊厥的情况,则需要处于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另外,实行饮食指导干预,在患儿发热的时候,可能存在消化酶活力降低的情况,胃肠蠕动性也随之减弱,存在水分、营养物质被消耗的情况,因此确保饮食合理性十分重要。在向患儿家属阐述饮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保证少食多餐,减少给患儿带来的胃肠负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抑郁、焦虑评分为(32.56±3.02)、(39.25±3.96),对照组为(60.34±3.44)、(62.21±3.81),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32(94.12%),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25(73.53%),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从中不难了解到,在形成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体现其自身的工作价值,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家长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改善家长的认知行为,使其积极配合后续的检查与治疗,以使患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9-10]。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有效减轻患儿家长恐惧、急躁的情绪,避免发生盲目使用药物降温引发的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使得患儿家属对患儿发热形成正确的认知,了解如何对发热患儿进行护理,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后续护理行为,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护患关系的融洽性,提升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
综上内容,对于发热门诊患儿来说,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平,邹芳,麻爱军.基于认知图模式的健康教育在门急诊发热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99-101.
[2]叶小玲.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小儿发热康复中的有效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138-140.
[3]鞠彬.家属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小儿发热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11.
[4]杨兆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6):1413-1414.
[5]田丽平.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204-205.
[6]杨俊淑.探究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全科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71.D
[7]陈素琴.护理干预对小儿发热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760-4761.
[8]谭彩玉.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发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9):190-192.
[9]C. L R . Relationships, power and accountability: Reflections on transformative postgraduate supervision workshops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14-2020[J].
[10]肖月.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促进小儿发热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0):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