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艺术资源有机整合研究
黄俏婵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俏婵,. 小学语文课程与艺术资源有机整合研究[J]. 中国艺术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4.
摘要:
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展示了不同学科的独特优势,展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让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潜心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弘扬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创造力的。分析教学内容,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和道理,推动学生自身能力的充分释放。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教学基础,与艺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开始,课堂环节,在课堂结束时,他们需要学习空中艺术,真正掌握汉语教学技巧,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有效融合
DOI:10.12721/ccn.2021.157024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小学教师的课程表达有了明显的改变,不仅要在课堂上通过鼓励、表扬、引导的方式去调节课堂气氛,更多的还要结合艺术资源的魅力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程与艺术资源有机整合的策略。

一、推动教学过程与艺术的整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功能设计得好,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中国小学教师可以将教学艺术的概念运用于教学的实际问题内部,迅速而委婉地传达两者的关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匠心与创新。教学,课堂真正有保障。教学改进导致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学生知道《长城与运河》的教学内容,则教师应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然后将长城与运河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一边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象如果他们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上方的天空(见),长城和运河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小学生觉得漂亮的照片很犀利,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对绘画的艺术美感有了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一)将影视资源作为课程引入教学的场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越来越多,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的解读上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提炼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并结合内容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来构建小学语文多元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结合当今时代要求所产生的模式,小学生对于影视剧的认识较早,对于影视资源的接触也较多,利用影视资料的独特魅力和小学生对影视资料的浓厚兴趣,教师将影视资源和语文课程整合一起,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实现了语文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课前先通过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让学生更直观地观看到一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将缴来的鸦片扔入池内,最后将生石灰倒下去,销烟池便像开锅了一样,学生感叹销烟场面的宏大,感叹林则徐的伟大,引发出学生对历史虎门销烟的深度思考。

(二)利用影视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合理、适当的影视作品,让影视资源向学生展现生活的场景与故事情节,并教会学生在实际表达中的语言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进行了解分析,将获得的情感体验与想法融入自己平时的口语交际与作文写作运用中。

比如,通过播放《我是演说家》综艺节目视频,让学生体验演讲的情景,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样的课程与影视资源的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能教会学生一些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到达素质教育的初心。

三、加强课堂小结与艺术的融合,完美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的设计与艺术性的融合,是新课改全面深化的集中体现,能够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出色完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艺术性的特征体现在课堂小结部分,可以通过板书的设计、课堂练习的布置以及重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楚本节必须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引领学生兴致勃勃、精神振奋、如饥似渴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小结与艺术的真正结合。比如:学生在学习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后,教师在小结部分,可以鼓励小学生分组将这个精彩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小学生在改编、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的领悟,他们的创造潜能、艺术品位及艺术修养也得以提升。

四、歌曲元素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一)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初古诗是和音乐相结合的,两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抒情性和韵律性的特点。将课程知识与歌曲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性,在素质教育下的新时代也可以达到一种全面发展,突显学生的性格。例如,在课文《找春天》中,教师可以依照文章的主旨选择《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能够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愉悦的音乐让学生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对学习的热情也油然而生。

(二)利用音乐进行感情的升华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不成熟的,相对而言人生阅历也是不足的,对待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他们不是特别感同身受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应用音乐来升华学生的感情体验,与作者达到共鸣。例如,在讲解《二泉映月》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文章的朗读与讲解,通过音乐的抒发情感,学生较容易地理解感受盲人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在音乐的推动下,学生对文章的朗读声情并茂,深刻体会到主人公阿炳的感受与人生追求。

五、与美术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画面当中展开联想,可以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并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可以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

例如,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在讲述教材内容时,我先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你们听到过秋天的声音吗?提起秋天,你的脑海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画面呢?并让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画了出来。然后,我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展示了自己画出的秋天的景色,并以此为学生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当中的诗歌,并让学生根据诗歌,说出了自己听到的秋的声音。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了自己最喜欢的声音以及原因,并让学生“画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声音,以此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科融合教学的关注度,并积极探索各种能够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的策略,以此不断增加语文教学课堂的容量,并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客家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湖南教育B》,2018年第10期。

[2]房华,《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实践课程探究》;《辽宁教育》,2018年第19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