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作品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既包括经典文献作品,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各国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文献作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典文献,其内容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方面面,并在不断发展丰富中。
一、指向政治认同素养提升,精选阅读经典篇目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政治认同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标识,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论信念的确立,其具有独特的价值,指向“有信仰”的时代新人培育。所谓有信仰,“是科学理论支撑的信仰,即基于政治认同的理想信念”。思政课经典文献阅读自当以“政治认同”素养为核心目标,旨在夯实学生“有信仰”的理论支撑。对个人成长来说,政治认同是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国家发展需要来看,政治认同是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精神基础。因此,思政课经典文献阅读强调以“政治认同”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夯实学生“有信仰”的理论支撑。高中生由于时间、精力、知识、阅历的限制,难以全面、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著作。思政课教师要在精选经典篇目上下功夫,结合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兴趣及思维发展水平,让阅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一是基于教材选择原著经典。高中思政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可立足教材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经典原著,以原著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二是联系实践拓展阅读。高中思政课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教师可结合时政热点阅读相关经典文献。例如,结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热点,我们向学生推荐阅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等经典篇目;结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等经典篇目。以此帮助学生感悟经典穿越时空的真理价值,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当代现实问题。
二、议题统领阅读过程,深化理论理解与意义
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内涵丰富、深厚,高中生理论素养欠缺、思维抽象性等还有待发展,盲目的阅读容易导致学生陷入细枝末节,无法领悟理论的精髓。因此,经典阅读需要教师的切实引领。为此,笔者将议题引入阅读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议题统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实践中,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引领着课堂价值探究的方向,阅读亦是如此。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立足课程与教材内容,剖析相关经典文献篇目的精神实质,从而提炼议题,引领学生的深度阅读。例如,在必修课程学习中,笔者针对不同的阅读篇目设置阅读议题。
三、拓展阅读表现评价,激发观点表达与价值认同
为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恰当运用评价工具就尤为重要。新课标强调,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表现性评价能较好地体现这一要求。思政课表现性评价注重“基于课程标准,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量规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做出判断,获取学习目标达成的证据,促使教学系统中情境、任务、评价等要素高度协调与配合,以促进教与学的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不以追求评价结果为目标,而是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为宗旨。在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观点表达能力等综合品质与素养。我们立足经典阅读学习的基本环节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表,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及收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评价表的指引下,学生围绕阅读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完成阅读任务,每个小组都力求达成评价量表的较高层级要求。学生基本做到了使用PPT辅助汇报,力求多样性地展示学习与思考成果,汇报中还穿插了对《共产党宣言》片段内容的朗读,既丰富了汇报形式,也提升了阅读学习热情。在思政课学习中,评价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阅读学习评价通常注重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如小组汇报等。评价过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观点表达与价值认同,助推核心素养落地。
在引导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的时候,需要老师具备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对有关的文献了如指掌。思政课老师要重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除了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外,还要利用各类学习训练等方法,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杰.论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上位"因素[J].中国教师,2022(09):46.
[2]孙文叶.能动课堂:学科育人的一种创新路向——以高中思政课议题教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0(07):24.
[3]周石成.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J].中小学德育,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