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应用于新生儿延续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李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娜,.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应用于新生儿延续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儿科杂志,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摘要:
探讨以家庭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新生儿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90例,首先随机抽取45例作为A组,使用医院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剩余的45例患者作为B组对其在新生儿延续护理中实施以家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护理后B组新生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均显得优于A组,且P<0.05;B组患者家属对服务的满意度亦显得高于A组患者,且P<0.05;B组家庭各照护能力得分均显得高于A组。结论:在新生儿延续护理过程中应用以家庭为主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属照护能力的提高,更加利于新生儿的成长和发展,且家属满意度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新生儿延续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基金资助: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加强和保健意识的提高,新生儿父母对于产后访视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和更高层次的诉求。国内以往常规产后随访多为电话随访或者限时限次家庭访视,因其形式简单,时效性不高等缺点,不能适应产妇在出院后居家护理期间所遭遇的诸多现实问题。许多初为人母之产妇并无照护新生儿之经验,尤其对于新生儿有关照护实际操作之面授指导意愿要求较强烈。如今,伴随着我国实施的新生儿家庭中心护理,不仅需要重视新生儿本身的健康,同时也要重视新生儿家庭成员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需要。新生儿住院期间可以得到规范,科学,专业的护理,离院时还需要专业护理指导。而传统的健康教育只重视对新生儿入院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一般是初产妇、产妇育儿经验不足的。家庭作为院外延续护理和新生儿护理最重要的地方,坚持优质院外延伸护理对于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新生儿延续性护理亦成为护理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新生儿延续性护理采用以家庭为核心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加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摘选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以随机抽取方式分为A、B两组,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且2组新生儿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胎龄>37周者;出生1min内Apgar评分≤8分;家长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全部新生儿家属都自愿参加了这项研究。排除标准:患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病症的人群;患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有畸形者;新生儿时期行多种外科手术的病人;家长心理、认知异常的人群。

表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截图1741764658.png(二)方法

A组采用常规的院内健康教育方法,包括: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家属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诊疗方案及主治医师,播放新生儿护理操作录像供家属观看,出院后向家属发放新生儿护理手册,提醒家属定期接种疫苗。

B组则在A组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延续护理:(1)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有专人电话随访了解新生儿离院后护理状况,并提醒家人加强新生儿保暖护理等,保持室内温度24-26°C,湿度保持55%左右,新生儿每日测体温一次,腋窝温度保持36.3-37.2°C。(2)向家人解释母乳喂养的意义,引导产妇正确哺乳和新生儿洗澡,同时告诉产妇脐部,眼部及臀部等部位正确的护理;向病人分发新生儿喂养及日常洗护录像,免费向病人开通咨询热线随时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引导病人充分了解新生儿保暖,喂养,脐部护理和沐浴情况。(3)出院前护理人员为家属提供出院指导,为家属详细说明新生儿院外护理重点,应注意事项等,同时向家属分发纸质健康宣教资料,使家人能随时了解新生儿家庭护理知识;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搜集家属的反馈信息并将其整理、细致地记录在新生儿随访教育档案内,如发现有院外护理不当,要加大健康宣教的数量,以保证有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居家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设立QQ、微信群,借助即时聊天工具,了解新生儿的最新动向,把握他们的身心发育情况,以及在护理人员更换的引导下,进行各种家庭护理;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及培训,使家长了解新生儿疾病情况及注意事项,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提高新生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定时的推送,如常见并发症、日常护理知识等、防治方式等以在线方式记载、线上线下上门家访、远程监督、全面考核,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服务。

(三)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新生儿在出院,护理一个月后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各项身体指标的改变情况。用本院自制设置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家属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均为100分,以:90分及以上很满意为标准,60—89分及60分及以下均表示不满。(非常满意+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x100%=总满意度。

出院一个月后,使用新生儿家属照顾能力自我评估问卷(父母双方均参与)对两组家属的新生儿照顾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新生儿沐浴等能力)和护理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亲子互动),每个项目按30分计算,总分为90分,得分越高说明家属的新生儿护理能力越强。

二、结果

(一)对比2组新生儿的身体变化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无明显差异,t=0.1292,t=0.1218,t=0.0132,P>0.05;但护理后,相比明显更高,t=19.8371,t=10.1512,t=4.9507,P<0.05。两组新生儿的身体变化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身体变化

截图1741764687.png(二)比较两组家庭新生儿照护能力

护理结束后B组患者家属新生儿照护能力得分(78.54±3.46)分显得高于A组患者(71.13±3.22)得分,t=10.5167、P<0.05。

(三)对两组家属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

护理后,B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7.78%,A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14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4.44%,B组的满意度相较于A组明显更高,x2=4.9390,P<0.05。

三、讨论

20世纪90年代,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提出了综合出院护理方案,称为延续性护理措施。至此渐渐被运用到开发延续性的护理措施中去。对于出院新生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所采取的护理理念就是以家庭为主,对于住院或者家庭中的新生儿采取专业护理服务能够促使其及其家属得到满足。张倩等的研究表明,在新生儿延续护理中运用以家庭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和提高父母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智力发育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二次住院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服务完成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家为单位进行健康宣教,有利于新生儿家庭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现代新生儿学科快速发展不仅是通过治疗来减少病死率和伤残率,而且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促进远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中心健康宣教是新生儿专业护理持续到家庭并落实新生儿出院康复治疗和生长发育全过程的重要途径,能够及时发现新生儿离院后所遭遇的各类健康问题,从而避免了新生儿由医院到家庭转变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督促新生儿离院后得到专业护理服务。干预期间及时实时分析出院新生儿的相关情况,并对新生儿照顾者不当育儿措施及时修正,确保新生儿照顾质量,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和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互联网是延续型护理新模式,也是大数据时代护理新业态,更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已在我国普及,超过90%的人通过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从而获得便利的服务。通过微信平台护理人员可以把图文,视频和语音准确发送到新生儿家长的手机上,比传统护理模式宣教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全面,传输更简单,克服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能够增强护患双方互动性,增加新生儿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督促他们高效完成护理服务活动并有效减少新生儿再入院的概率。另外,家庭本位健康教育还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还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坚实的临床业务水平,同时也需要掌握和家人沟通的技巧,为他们在养育孩子时及时排忧解难,把新生儿专业护理服务拓展到出院时,充分展示护理学科应有的专业价值。

近年来国家对新生儿群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院内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基于家庭的延续性护理逐渐普及到临床,该模式使新生儿除住院期间接受全面规范,科学和专业的护理服务外,出院后仍能接受专业,科学和规范的全方位护理。

多数首胎新生儿妈妈,育儿经验相对不足,强化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使他们重返家庭后仍能对新生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推出了一项综合出院护理方案,称延续性护理。此后开始了延续性护理的逐步运用与开展。出院新生儿父母接受健康教育所使用的护理理念主要以家庭为主,为住院或者家庭新生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能使新生儿及家属需求得以满足,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均显得低于观察组新生儿,在出院时对新生儿进行以家庭为主的延续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方式能使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为医院与出院患者搭建联系平台,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临床有推广意义。

家庭主导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是把院内健康教育工作直接扩展到对家庭的新干预方法,它贯穿了新生儿院外复健护理全过程,通过指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采取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的形式,对家属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和上门随访是正确操作方式,用更直观、手把手、更有针对性地辅导的方式,使家人全面掌握新生儿照护的各种知识和技巧。同时经过定期随访后,对出院后新生儿存在的各种健康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治疗,从而保证了新生儿临床护理的持续进行,同时使新生儿家属获得院外仍能获得专业性护理服务的指导,使新生儿获得家庭中专业性护理介入,实现了医院和家庭护理的有效对接,从根源上改善了新生儿家庭照护理能力,使全体家庭人员积极主动地肩负起关心,照顾和照料新生儿的职责,继而减少了新生儿再次住院率,并提高其院外生活质量,给新生儿健康成长提供优质保障。本研究还发现B组新生儿经护理后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均显得高于A组,且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新生儿延续护理过程中采用家庭为主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身长,头围和体质量的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临床优势较为显著;B组家属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也明显高于A组,且B组新生儿的家属服务满意度相较于A组明显更高,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以家为本健康教育新生儿延续性护理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地促进家属对新生儿照护能力的提高,受到家属高度肯定,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结语:

总之,新生儿延续护理过程中采用以家庭为主的健康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有效地保证新生儿出院时得到同样质量的护理,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确保新生儿得到全程,高质量延续性护理有很好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晓庆,张娟,路苹.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311-312.

[2]王晓琴,黄咏欣,罗曼云,等.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4):534-537.

[3]王新霞,李蕾,赵满菊.产后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72-7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