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语文课堂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探究
崔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涛,. 中职学生语文课堂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探究[J]. 哲学研究进展,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392.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中职学生语文课堂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与红色文化的融合策略,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红色文化本土资源
DOI:10.12721/ccn.2024.157392
基金资助: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革命历史,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一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红色文化资源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红色文化十分丰富。在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缩编)挺进沿河,与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将沿河变成了红色革命的热土。这次行动开辟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并创建了云贵高原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又称“联县政府”。这些历史事件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沿河自治县的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这些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如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红军广场渡江纪念碑、金角洛夫革命烈士陵园等,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观看革命文物和珍贵史料,聆听革命故事,以此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足迹,感受先烈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充分汲取前进的力量。

二、语文课堂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探究

(一)解析课文创作背景,挖掘红色文化元素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要想优化教学组织成效,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措施中。首先可以通过解析语文课文的创作背景,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元素。语文课文是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主要途径,通过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革命背景、英雄人物等,进一步挖掘其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进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和红色文化教育的多元渗透,达到教学指导的综合效果。

在中职语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红色文化,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从《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环境。同时,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红色历史与课文背景相结合,讲述土家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贡献,使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红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沁园春·长沙》中的自然景色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土家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的交融之美。教师还可以结合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将红色文化与土家族文化相结合,开展特色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邀请土家族艺人来校表演民族歌舞,同时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欣赏民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渗透红色文化内涵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能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探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涵。具体分析,语文教师为了将红色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可以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红色文化内涵。比如,可以选择一部描写红军长征的作品,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长征的艰辛与困难,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展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能让学生通过感官的刺激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在《荷花淀》一文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融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红色文化,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背景导入以及文本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土家族地区丰富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风景短片,展示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接着,教师可以介绍土家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英勇事迹,特别是他们如何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保卫家园和民族尊严。这样,学生就能对《荷花淀》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红色文化元素,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例如,可以对比土家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与《荷花淀》中白洋淀人民的抗战精神,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共同抵抗外敌时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共通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土家族人民在战争年代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

(三)发布合作探究任务,激活红色文化情感

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促进学生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角度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并适当地渗透文化内容,激活学生的红色文化情感,有效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合作探究任务。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红色文化主题的研究和展示,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红色革命纪念馆等,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和体验课文内容,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体验,逐步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职学生语文课堂与红色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及其潜在价值。实践表明,这种融合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方法和途径,让红色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并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君英,胡双玲,陈玉丽,等.红色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开发运用研究:以《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比较阅读为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5).

[2]胡婷.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红色经典《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22(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