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茶是一种纯天然、健康的饮品,我国更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具有上千年的历史。针对其种植管理技术也相对成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叶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绿色无公害的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备受人们追捧。云南省作为我国茶文化发源地之一,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不断优化种植管理技术,以此提升茶叶的质量与产量。
1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条件
茶叶生长对环境条件具有特定要求,首先,针对其生长的土壤环境,若要种植绿色无公害的茶叶,需选择空气清新、水源干净的种植环境,通常会选择种植在海拔1500米之内,地势坡度30度以内的环境。其次,在种植过程中需注意,茶树不能与其他植物一起种植,较易影响其长势,在种植区域,需保证土质松软、水分供应充足,适合茶叶生长的土壤pH值在4.5-5.5之间[1]。在种植前期可对土壤进行检测,若土壤结构不能达到种植标准,可使用有机肥料、化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茶树生长。最后,工作人员需根据茶园面积,合理规划茶树种植布局,充分考虑茶树的生长特点,为其预留出合适的生长空间,再规划茶园间的道路,避免因工作人员行走,对茶树根部造成伤害,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
2.1茶园建设
在云南省,通常茶园会选在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山地地区,如临沧市勐库镇,目前有茶园面积大约19.8万亩,获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8.8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茶园7154亩,茶叶质量有所保障。并且在茶园规划期间,应当考察周边地区,确保茶园方圆五千米范围内,没有化学工厂等建筑,避免排放放射性污染物破坏茶园的生态平衡。
在茶园建设阶段,以茶为主,合理规划茶园布局,确保茶园高标准、高品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将茶园内部园林、农业机械等规范化,达到高产高质生产标准。同时,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与光照,为避免茶树生长时互相遮挡,会使用梯田的形式设计种植区域,由此保障其生长条件。
2.2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茶树生长的基础,为确保茶叶绿色无公害的品质,在土壤选择方面可遵循以下条件。
第一,在种植前期,需针对土壤环境进行检测,确保土壤能够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选择肥力较高的土壤,土质松软具备较强的蓄水能力,并且整体土壤酸碱度呈弱酸性较好,可使用如乌沙土、黄泥沙土、香灰土等,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
第二,考察茶园种植环境周边生态结构,为保证土壤品质,尽量避免与生活区、工厂、公路等区域临近,避免因生活垃圾、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不良因素。对茶园内部环境造成污染,确保周边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
第三,对于土壤内部结构,还需检测其中存在的金属物质,确定各项金属物质的具体含量,其中包含铅、铜、汞、镉等,其含量必须满足国家标准,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某项金属物质含量过高影响茶树生长品质[2]。
2.3科学选种
我国茶叶种植较为广泛,并且不同区域的种植方法与品种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选择茶叶品种时,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提升茶叶种植的成活率。在种植前期,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茶树的生长特性,选择抗病性与适应性较强的品种,部分种植人员会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对茶树品种进行改良,以此提升茶叶产量。若初次种植茶树,也可借鉴种植年限较久的茶园吸取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种植。除此之外,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搭配适合生长的苗木,可将不同品种的茶树采摘时间有效错开,使劳动力有效分配。在挑选好茶树品种后,需保证其生长质量,选择长势较好,外观粗壮的苗木,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上最佳,便于适应生长环境,保证生长质量。
2.4种植技术
其一,在种植茶树之前,工作人员需提前挖掘种植沟渠,并在种植沟中施加化肥、有机肥等肥料提升土壤质量。一般情况下,茶树种植可选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茶树专用肥等作为种植基肥,施肥工作结束后,在种植沟上覆盖土壤。茶树种植需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茶园整体面积、宽度等规划种植规格,在种植时,需确保茶树之间行距为1.5米左右,茶树株距控制在50-60厘米之间,合理密植避免密度过大影响茶树的整体发育。
其二,绿色无公害的茶叶种植,对植被的要求较高,为减少水分流失与土壤营养流失,需在茶园土埂、园面等部分种植植被。其种类通常会选择不会与茶树争夺养分的品种为主,如,百喜草、圆叶决明等,通常采用播种手法,规格控制在30厘米×30厘米。同时,茶树生长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工作人员可在茶园山顶种植防护林,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效拦截,优化茶园内空气质量,防护林树木品种可选用银杏、合欢等阔叶树种,满足防护阻隔需求。
2.5水肥管理
茶树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供应,对于老茶树来说影响其生长质量,对于刚刚种植的新茶树来说则影响其成活率。因此,茶树种植的土壤水分管理十分关键,在绿色无公害种植过程中,应将土壤水分控制在70%-90%之间,茶园管理人员,可对茶树种植土壤进行动态监测,保障土壤水分满足生长需求。随着农业种植行业科技的进步,在茶园管理时,可使用智能检测设备与软件对土壤结构实施监测,并在茶园间安装科学合理的灌溉设备[3]。运用先进技术,不仅能降低茶园管理难度,更能提高水分供应效率,促进茶树健康成长。
肥料管理是确保茶树质量与产量的基础保障,在选择肥料时,应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特点,将化肥与有机肥合理搭配,保证土壤中各项营养元素平衡。在施肥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家肥之前,需确保其完全腐熟,并严格检验肥料的质量、含量,避免出现汞、铬的金属含量超标情况,影响茶树整体质量,工作人员需根据茶树生长的各个阶段定期基肥、追肥。基肥通常在种植前期进行,深度20厘米左右,追肥则需根据其长势来确定肥料类型与用量,通常会在采摘茶树后15-30天左右施肥一次,肥料深度10厘米左右,从而保证茶树生长期间的营养供应。
2.6养护管理
在茶树种植后,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降低茶树的经济效益。因此,工作人员需做好茶园巡视工作,发现病虫害及时将感染茶树摘除,远离茶园集中烧毁,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扩散。若病虫害面积过大,应及时使用高效、低毒、环保无公害的农药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应做好茶树种植区域养护工作,定期清理茶园内部杂草,避免与茶树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若遇连续降雨天气,需做好田间排水工作,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田间积水降低土壤透气性,影响茶树的根部发育,尽量减少茶树种植的经济损失。
结论:现阶段,随着市场变化,茶叶不仅是绿色健康的饮品,绿色无公害的茶产品,更是走亲访友的高端礼品。因此,应加强其种植管理技术,科学合理规划茶叶种植流程,有效提升茶叶产量与质量。通过种植前期科学挑选种植区域,选择长势较好的茶树品种,做好种植之后的水肥管理与后期养护工作,可有效提升茶叶种植经济效益,促进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齐艳.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要点[J].农村新技术,2024,(05):16-18.
[2]周军.关于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分析[J].新农业,2021,(13):29.
[3]黎圣云,赵国清.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探讨[J].当代农机,2023,(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