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提升,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例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细节和情感的敏锐观察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和提出独立的见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决策权。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文题目或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某个任务。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创新思维需要学生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且能够接受失败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独立见解,并在失败的时候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这种积极的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韧。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和示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二、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应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将大量时间用于知识讲解和知识点的练习。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缺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思辨、质疑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只是机械地记住和应用一些规定的方法和答案,而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和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和创造力受限。
(二)缺乏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机会
目前,很多教材和教学资源仍然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和方法。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去开展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实践。他们缺乏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对于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缺乏实际操作和验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他们可能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或者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活动。这导致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价体系偏重标准答案而忽视创新成果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答案的标准化评估,忽视了对创新成果的价值评估。评价体系主要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评价常常被忽略或者排在次要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追求“正确答案”,而对于创新和尝试往往缺乏积极性。学生习惯于按部就班、机械地完成任务,不愿意冒险和探索。评价体系对于创新成果的价值评估不足,给学生缺乏展示和分享的机会。学生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赞赏,这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的热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开展创意写作和创作性阅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阅读创造性作品,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设立创作性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由创作。例如,在学习描述性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如“我的梦想”,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出自己对于梦想的理解和追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进行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阅读,并开展相关的讨论和思考活动。例如,在学习课外阅读作品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作品,如奇幻小说或科幻故事。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内容中的创新元素和奇思妙想,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二)引入项目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例如,在学习了解古代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创新性呈现。学生可以通过配乐、舞蹈或绘画等形式,将古代诗词与现代艺术进行结合,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解答。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开展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促使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说理论述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问题,并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篇辩论性的文章。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协商讨论,并最终形成一个创新性的辩论文章。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项目,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和锻炼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戏剧表演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经典作品进行改编和演绎。学生需要共同策划和组织,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并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排练和演出。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引入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也应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将在小学阶段发展出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义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智力,2022,(30):1-4.
[2]惠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小学生(上旬刊),2022,(06):121-123.
[3]张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九期)论文集.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小学;,2022:6.
[4]陈金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新教师,2022,(05):37-38.
[5]高洛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智力,2022,(1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