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阶段,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其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催生了庞大的能源需求,电能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大能源,其稳定供应与否将对人们产生重大影响。电力系统中,配网线路会因各种因素产生相应故障,从而导致现场调度工作持续不下去。为此,需要对电力配网线路的故障查询及预警功能实现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即以OMS平台增设电力配网线路故障查询及预警功能模块入手展开相应设计分析,以切实提升该方面的实践成效。
1、OMS平台在电力配网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让电力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电力系统中自动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特别是在子网络通信设施方面尤甚,这也使得电力系统对于网络设施的依赖性加大。当前,依托OMS系统实施诸项调控业务已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致使围绕OMS系统的相关工作理念亦深度融入至其中,然而,由于电力系统故障所引致的断电问题会迫使网络通信终端,并造成服务器的死机现象,进而引起OMS系统瘫痪,严重制约调度作业实施。一旦OMS系统的功能实现受到阻碍,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会出现障碍,若是大面积停电问题产生,则调度系统的重启必然导致电网运行数据获取上的困难,针对性的应急防御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对大部分城市调度机构所用的调度管理系统实施统一筹备,并将服务器设于各省公司,但具体到城市则并未配备对应的运行服务器。实践中容易出现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调度管理系统的设备予以更换过程中,若省电力公司服务器存在对应故障,会迫使调度现场业务出现中断,大部分补救措施都不会有效果;其二,由于调度业务通常需要24小时持续工作,但若在夜间产生对应故障,予以抢修的过程中会让系统运行出现障碍,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有基于此,围绕区域电网运行资料的备份尤为关键,这样可以让系统在突发状况下依然能够通过备用装置保障调度业务的顺利进行。
2、基于OMS平台的电力配网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2.1系统网络架构
B/S模式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其处理数据方面的效率及有效交互方面,同时还可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故而本系统选择B/S模式。使用VNC服务器软件,并经由Internet实现文件的共享,确保系统数据传输读取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下,同时还可大大简化使用流程,使之更为便捷。客户端方面,主要使用的Web浏览器,对客户端的统一能够让客户在进行浏览器的安装后即可实施Web Server数据共享,具体则是通过爬取系统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方式进行。
图1 B/S架构图示
2.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1)计划停电:OMS计划检修模块中已有相应内容,仅需将其同步过来即可,另外,还应将已执行的线路情况及时同步到该模块内;(2)故障停电:通过调度员予以手动录入,同时还需要将线路故障开关位置、故障原因等内容详细录入至其中;(3)抢修停电:通过调度员予以手动录入,待完成后该模块会将内容自动同步到调度日志内。对于县级公司而言,前述几类数据相对较少,而省、市级公司则对应较多的数据量,故而可根据停电主要原因占比分析对之予以针对性处理,从而有效减少线路停电。
2.3功能实现
对分类模型的建立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及清洗方式进行。就停电信息数据而言,属性之间的差异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故而通过对之予以分析确定其中关联性最强的几个特征属性。再经由聚类分析、关键词提取可获得针对性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即测试分析通过训练获得的模型,依靠相应测试指标完成对所建立模型精准性于可靠性的科学判断。
2.3.1数据关系树的搜索建模方法
系统以关系树搜索法作为主要使用的建模方法,具体展开方法为拓扑形式,以此实现对差异化数据类型的建模。
(1)初始化。参数按照B=∞,当前水平L=0,当前节点=0设置好相应参数。
(2)=0展开情况。结合当前水平(L=0)与=0直接子节点开展计算,待结束后即将之存储于数据库内,并选择对其予以表示。
(3)结果检验。分析目录表内所记录的节点数据,并将作为对应的剔除标准。
(4)回溯。待完成对目录表节点的检验后,可操作按照上一层进行,与此同时,对数据参数予以设置,具体为L=L-1。后续操作按下述三种情形进行:若L=0,即将算法予以终止;若L≠0,跳转至(3);若节点存在于活动表中,则按照(5)进行操作。
2.3.3停电信息追溯树搜索定位建模方法
累计评分、实时状况与被访问次数共同构成搜索树分支节点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如下。
(1)选择。根节点伊始,即向搜索树下端对被拓展的节点予以持续搜索,并坚持细致化原则对每一节点开展检查分析,一般而言,会存在下述三类检查结果:一是该节点已经结束拓展可能;二是该节点全部动作均已被拓展;三是该节点尚存在未被拓展的可行动作。如若操作过程中搜索到已结束的节点,则延续原有操作步骤于此节点之上。此外,选择时,节点被访问次数会持续提升,故而检查完所有节点之后,还应该在搜索树的低段部分寻找到一个节点予以拓展操作。
(2)拓展。对于待拓展的节点而言,一般需要经由数据筛查方式予以发现,并将内部亟待拓展的节点记作为父节点,并标记待进行但未进行的动作为A,在此基础上于父节点下创建新的子节点,据此进行后续模拟操作。
(3)模拟。分别将1与0视为成功和失败的记录形式,并据此开展随即模拟,模拟操作过程结束以节点评分成定论为标志。
(4)反向传播。各子节点模拟结果得到后,即步入到最终累计评分阶段,从父节点至根节点,贯穿其全过程所涵盖的累计评分操作均应依托此次模拟数据结果,具体到数据结果的选择方面,结论的出现需要根据最新评分结果而定。另外,在持续的模拟更迭下,数据模拟评分会因之产生变化,但评分最好的子节点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最佳决策数据,亦即最后结果,视之为最终定论。
2.3.3模型具体应用
动态设置特定时间范围,并设定对应停电次数阈值,在某一具体线路达到所设定数值后即可直接推送数据信息至计划检修模块予以预警提示,这样便可有效化解因计划停电安排导致的频繁停电时间,进而显著提升调度计划专业水平,不论是纵向贯穿亦或是横向协同,均可对停电计划形成有效支撑。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电力供应需求予以满足,从而实现对配网停电投诉事件的有效控制,让电网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可靠供电状态之下。
2.4图形在数据库中的存储
数据库设计方面的内容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但此处主要对图形在数据库中的存储予以集中阐述,缘其对于数据库的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按照下述两种方式对数据库中的图像予以存储处理,两类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其一为整图记录,该方式记录的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的便捷性方面,与此同时其缺点亦较为明显,即较之于其他方式而言数据的冗余度会过高,致使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其二为子元素形式存储,将图形内的子元素予以摘除,可以确保较低冗余度与较高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调配管理的现实需求。
3、结论
综上所述,南方电网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随着优质服务需求的攀升,调控中心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停电线路近期停电情况与次数予以统计基于OMS平台的电力配网线路故障查询及预警功能模块设计,以不增加调度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为重要前提,将近期内停电信息通过较为清晰的可视化界面予以呈现,可对现阶段故障停电Excel表格录入方式进行替代,从而使得录入过程更为高效便捷,对各部门的服务质量提升起到显著支撑作用。计划审批时,系统会展开对数据库中因新型拓扑关系所整合的各类停电信息的综合分析,并标注2次及以上跳闸次数。另外,遵循新型拓扑关系将计划停电、故障停电、抢修停电等多方面信息有效整合至OMS系统内,可在同一个界面实现全方位查询,大大减少了查询、分析各线路耗时,效率方面得到了巨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小艳.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和技术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11):4-7.
[2]尹潇宇.电力配网管理技术的运行和维护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3):130-131.
[3]陈灼光.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实际应用效果观察[J].科技资讯,2019,17(29):26-27.
[4]徐道磊."大检修"体系下电力生产中配网线路运维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J].水能经济,2016(8):1.
[5]李西明,赵斌,杨一帆,等.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优化[J]. 内蒙古电力技术,2020,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