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最大艺术在于对学生的鼓励,作为老师应该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发掘学生的优点。一块宝石,身上闪闪发光,人们一眼便可以看见,但一块普通的石块,只要能善于观察,它身上同样有闪光点。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显而易见,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后进生也有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尽管是那么一点一滴,都要抓住契机,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表扬性鼓励
表扬是鼓励的一种形式,适度的表扬会给予学生很大的鼓励。如何适度表扬学生,使学生得到最大的鼓励呢?
(一)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应该及时,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而不是廉价地给学生戴高帽子,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鼓励效果。例如当一个学生自觉为班级打扫卫生,把课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就应当及时地表扬他这种爱集体、爱劳动的行为,使学生知道爱集体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就会使他养成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的好习惯。
(二)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老师的意见。简单用一个“好”字表扬所有的人和事,容易给学生搪塞、虚假的印象,但也不是总要做大报告,长文章。有时点点头,拍拍肩膀,笑一笑,说一两句贴心话,帮助整理一下衣着打扮,都会引起对方感情上的触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情感越充分地表露在语言、表情甚至举手投足等等姿势上,越能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从中得到很大的鼓励。
(三)表扬不要过于频繁和滥用,也不要“千金难买”。如果一个学生常常做了好事,老师从不表扬他,就会挫败他的积极性,令他气馁。如果滥用表扬,就会使一些学生对表扬过分依赖,往往是在能受表扬的情况下才愿意与人合作,做好事,当没有受到表扬时,他就不再做好事,不思进步了。
二、谅解性鼓励
学生有缺点或犯错误,老师不能只针对学生本人讽刺挖苦,大声训斥,这只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与老师继续对着干。相反,老师鼓励和相信学生能改正缺点、错误,对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就会缩小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改变学生“横下一条心”的逆反心理。使学生由紧张变平和,由担忧变自责,由戒备变亲近,从而促使学生认识缺点或错误,有信心改正。例如,有一次在自习课时,一位女生在教室来告状,说后面的一位男生用剪刀剪她的头发。但我没当即大发雷霍呵斥那位男生,只盯了一下他那通红的脸,平静地安慰几句那女同学便走开了,第二天,那男生真的哭着来承认错误了,并下决心说以后一定改正,我趁机晓之以理,心平气和地点出了他的错误,并指出当时没有批评他的用意。果然那位男生在日后的学习、纪律上都大有进步。
对学生的谅解要因时、因事、因地而异,谅解可以是一个微笑,可以是一个遗憾而期待的目光,可以是一个点头示意,可以是一句安慰的话,也可以是推心置腹的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些都是对有缺点或错误的学生的一种鼓励。
三、鞭策性鼓励
鞭策性鼓励,主要是以典型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断进步。如针对升国旗的仪式,开展这样一个活动,提出:国旗为什么是鲜红色?国旗为什么用五颗星?当你看到国旗徐徐升起,想到什么呢?要求学生找答案,并开展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所以是红色;五颗星中,大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着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民族大团结;看到国旗徐徐升起,想到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国家进步走向富强。这样使同学们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引导把爱国主义的觉悟落实到勤奋学习,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的具体行动中,让学生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鞭策自己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在教育中要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但一旦对一些需要提醒的人和事可通过个别谈话予以鞭策。例如梁静同学是富家子弟,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我常找他讲述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生活,上甘岭战役缺粮缺水的艰苦,而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鼓励他把零用钱储蓄起来。在多次“扶贫助学”的捐资活动中,他一共捐了100多元。
四、期望性鼓励
期望给人的力量是无限的。老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学生能把老师的期望内化了,就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促使自己改正缺点和不断努力。但老师的期望要切合实际,不宜空泛,也不要过于远大。老师的态度要诚恳,要给予学生诚挚的爱心,期望才有感染力。
对学生的期望性鼓励,是出自对学生信赖的情感,其实质就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转化为内动力,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改变和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优化情感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失落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种期望性鼓励,能给学生激励和鼓舞,能给学生慰籍和信心,能给学生希望和力量。
鼓励的艺术丰富多彩,鼓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掌握了鼓励的规律和作用,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