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之一,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相关的教育探索,笔者看到了融合教学和管理的实践意义。在落实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教学技能,更要有好的管理能力来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在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目前,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成为班主任的小学语文老师越来越多。而小学语文班主任常常把课堂内容融入管理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自我定位的调节,进而充分利用自身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双重身份优势,来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
一、语文班主任育人意义
1.1感性管理
语文科目对教学管理的准确性和感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语文班主任在实施课堂管理时,可以借鉴语文本身的感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可以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语文知识,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创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时小学语文班主任就能建立更加人文化的管理框架,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个性管理
越来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管理工作时,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方式,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和个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所以小学语文班主任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班级管理和语文学科得到有机整合,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3沟通能力
小学生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特殊,需要及时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及时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如果不能实现有效沟通,会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受到语文学科的影响,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上,都更为民主、感性,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具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处理能力,且教学管理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在他们带领的班级中,学生通常学习上进,各方面发展都比较突出。
二、优化语文班主任育人策略的具体策略
2.1把握领导,引领发展
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文道德观念,认识到道德教育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制定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计划。现实情况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善于模仿。所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会被模仿、被学习,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之前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提高,不断增加自身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管理能力,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保护学生心灵的前提下,采取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1]道德教育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发挥自身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教育。此外,无论在语文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教师都应重视言传身教,将爱心教育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用仁爱引导学生,纠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运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性,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德制并举的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另外,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都要利用表达和沟通能力,使学生的内心想法和观点得以表达,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2改革教学,德育发展
德育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还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都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将语文学习的哲理纳入课堂管理之中,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新模式。例如,一些优秀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的背诵已成为一种新的小学教育方式,也是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德育与价值观体系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得到共同发展。[2]
2.3组织班会,引导成长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未知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主题班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对语文课程兼顾的班主任来说,在主题性班会建设过程中要与学生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深刻理解和内化语文知识,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这种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
2.4探究经典,发展素养
我们的国学经典文化积淀深厚,凝聚着人民的聪明才智,而现在的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最关键的阶段,他们对一切都抱有好奇心,记忆能力也比较好。因此,在此期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让孩子们学习到国学经典知识,可以为其以后的文明素养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班主任可以从行为准则养成的角度入手,向学生介绍《弟子规》《三字经》等比较浅显、易懂的国学经典作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并积极学习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老师要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逐步渗透国学经典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经典的魅力。在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班主任要把思想与想象有机地融合起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结合典籍与其他领域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其他课程教师配合,比如:可以把经典与音乐、体育等内容结合起来,让体育老师把国学经典改编为广播体操,让音乐教师将经典改编成歌曲,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及其内涵。此外,班主任也可以把国学经典转化为情景剧,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并能熟练地记住经典,以此为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4]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小学语文班主任需要更多的教育教学管理技能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需要班主任把握好管理策略,同时要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并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淑芳.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探讨[J].神州,2016(4):114.
[2]王晓婷.小学语文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的相互融入研究[J].新课程(上),2018,(09):221.
[3]任媛媛.小学语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思考[J].读与写,2022(12):81-83.
[4]陈双.小学语文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魅力中国,2020(3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