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阶段开始,美术老师就应该尽可能拓展学生们的美术视野,熏陶学生们的艺术修养,让学生们能够在艺术中得到美与情感的体验。剪纸文化无疑能够为学生们带来丰富的美术学习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从剪纸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意义谈起,寻找存在的教学问题,探寻能够激发学生们剪纸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剪纸艺术的意义
(一)增加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剪纸艺术能够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剪纸这一行为活动引入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形成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能够从剪纸艺术这一点窥得更多的关于美术的无限可能。甚至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的对剪纸产生兴趣,主动学习与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剪纸这一动态行为远比美术理论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而小学美术老师就能够利用这一点对课堂进行设计,调动好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
(二)增强小学生的美术技能与实践能力
剪纸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却有着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艺术美与艺术情感的具现。学生们通过对剪纸的学习能够涉及到剪纸样式绘制、剪纸着色、剪纸色彩搭配等多个方面,这一学习过程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美术技能,既提高学生们动笔绘画的能力和对于不同色彩碰撞的把控能力。也使学生们能够将美术理论与实际动手情况相对照,积累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基础。
(三)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情操
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就是生活,而剪纸正是中国生活文化的一个影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剪纸艺术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的感受到剪纸文化,一步一步的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审美水平。并从剪纸文化中了解到剪纸作品的色彩特点与造型特点的由来,从而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感受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让学生们理解到艺术情感的表达,提升学生们的艺术情操。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们对剪纸艺术兴趣不高的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原因使得美术课堂上的剪纸教学无法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找出这些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策略探寻,进而使剪纸活动更好的融入美术课堂,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一)低年级美术课开展剪纸教学的安全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往往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剪纸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剪刀这样的利器,还有可能有尺子、刻刀等用具。如果小学美术教师们不能够对于学生们的行为有良好的监管,安全意识不够的学生就会挥舞这些工具,非常容易对自己与周围的同学造成伤害,又或者容易划破衣服、弄坏课桌等。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会使得受到惊吓的学生们对于剪纸这一活动产生抗拒心理。
(二)美术课开展剪纸教学流于形式
剪纸这一手工形式是非常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参与感的,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好奇心来的快,消失的也快。如果没有后续深入的教学内容来延续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们对于剪纸的兴趣就会逐渐消失。但目前美术课的剪纸教学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只采用剪纸这一活动却没有深挖剪纸背后的文化,学生们也就只能被动的学习剪纸,缺少对于剪纸艺术的深入思考,没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了。
(三)美术课开展剪纸教学的条件不足
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剪纸教学并不困难,但是想要将剪纸教学做好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许多学校的美术老师只能为学生讲解基础的剪纸知识,对于如何带领学生们剪纸,如何引导学生们了解剪纸图样等都没有系统的规划。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们学习剪纸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除了师资力量之外,在教学专业设施上,配备剪纸操作台的学校则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校还能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们播放更多剪纸教学内容,部分教学条件简陋的学校甚至无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三、激发小学生对于剪纸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优秀作品调动学生们的剪纸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激发学生们剪纸兴趣的又一方法则是带领学生们鉴赏优秀的剪纸作品,美术教师需结合采用课堂互动、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就能够使学生们对于优秀剪纸作品的兴趣转化为自身学习剪纸的功力。
例如,美术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好一组精美的剪纸作品,像十二生肖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在课堂上就可以将这些剪纸作品逐一传阅,让学生们有近距离观看、感受剪纸作品的机会。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当学生们都对这组作品留下初步印象后,教师就可以用课堂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们更深入的观察,像“大家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呢?”“这一作品中有哪些独特的花纹?”“同学们知道这种花纹是否有生们含义吗”“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纹样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够逐渐明白如何去观察、鉴赏一幅剪纸作品,从剪纸作品中找出值得学习的纹样、技法、内容故事等,学生们就能够改变以往单纯描摹的被动学习,转化成更有主观意识,带有自主思考的主动学习模式。在鉴赏优秀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与美术知识面,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并开展教学反思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们的剪纸教学作品,教师应保持宽容的态度尽可能地给予积极评价。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们美术能力还有待培养,但老师的鼓励却能够保证他们的积极的学习心态、维护学生们学习剪纸的兴趣。除了口头的表扬之外,小学美术老师还可以通过展览作品的方式表达对于学生们学习成果的肯定,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而通过一些小的课堂剪纸比赛更是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利用学生们的好胜心来激发学生们学习剪纸的兴趣。
除了给予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们积极评价之外,对于部分学习兴趣不高、态度消极的同学教师们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得到学生们的教学反馈并开展教学反思。例如有的学生提交的剪纸作品较为随意,应付了事,教师通过私下的交流就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可能是预留给学生们自我创作的时间不够、也可能使学生在构思图案时没有清晰的思路,又或者是对于剪纸技法的讲解不够清晰。只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反馈进行课堂教学的不断调整,才能够保证剪纸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们的艺术情感之花绽放。
四、总结
总的来说,为了激发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们对于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等,小学美术老师需要保持课堂的趣味性。通过筛选理论与实践更融合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们鉴赏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鼓励学生并开展教学反思等多种策略。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小小一张彩纸传递自己的思维创造与情感表达,传承瑰丽的剪纸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剪纸课程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张楠.浅析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艺术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6.
[3]李青.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90.
[4]叶松錤.浅谈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