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评价语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运用的评价语过于机械化,且评价方式传统单一,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与学习热情,无法充分体现评价语的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评价语呢? 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使用现状
1. 评价语过于模式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背离文本,脱离学生的实际,呈现出模式化的状态。比如在古诗《春晓》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是学生都会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是春天,教师给出评价语“你真厉害”,那下面的学生就会很不服气,因为大家都会,甚至会有嘲笑这个学生的情况出现,这样就会使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尴尬。教师过于夸张的评价在无意当中会伤害到学生,而像“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等模式化的评价,看上去对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实际上是没有实质内涵的、敷衍式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赞扬,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一种形式主义。
2. 评价过于单向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的互动性。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害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活动,害怕这样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秩序,甚至一部分教师内心还存有师生等级观念,认为这样会有损教师的权威。因此,语文课堂上仍旧只有教师评价学生,而学生不能评价教师。虽然也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了生生评价,但课堂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一些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成评价的主体。所以,单向性评价让课堂成了教师和一部分好学生的评价课堂。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正确运用
1.运用启发性评价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只是用机械化的语言评价学生,很容易令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讨流于表面,难以得到思维的启迪深入研究问题,不利于培养学 生 思 维 品 质 和 自 主 学 习 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启发性评价语,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深度思考状态中,便于学生得到更多启发,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过程的成功与满足体验。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读一读小蝌蚪看见乌龟时的话?”,一名学生举手后站起来没有感情地读“妈妈,妈妈”,无法结合上文“小蝌蚪连忙追上去”的情境,教师没有直接用否定的评价指出学生阅读没有感情,而是从启发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说“你看起来不像火急火燎地找妈妈,我再给你加点火”,说完教师拿出手机将该名学生妈妈朋友圈的一张照片放大了出来,在多媒体大屏幕上设置渐行渐远越来越模糊的特效,学生马上离开座位向前几步同时嘴里急切的喊叫着“妈妈,妈 妈! ”,此时班级其他学生鼓起了响亮掌声,都感觉到了他阅读这句话中的情真意切,该名学生可意识到阅读要融入自己感情才能打动他人的道理,深入思考起有感情阅读的问题,这次启发性评价语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阅读问题,也带来了学生对阅读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2.通过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激励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在激励下小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努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的真诚评价。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赞美,特别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赏,小学生更是如此。对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更是要多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但是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在评价上,教师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小学生最为优秀的一面,并且对每一个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充分的认可,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优生每一次闯关的成功以及中等生的踏实前进。只有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才能够进行加倍努力。
3.运用沉默性评价语,创设交流互动氛围
这里指的沉默性评价语,并不是教师完全沉默不理学生的表达,而是通过适度适时的沉默,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减少学生对教师教学指导和教学评价的过度依赖性。让学生成为指导彼此成长、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主体,在评价语的应用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律·长征》这节课上,一名学生提出“老 师,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国家越来越强大,不再需要长征了,对吗?”,教师做思考状沉默 10秒左右后,对学生说“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个话题一起讨论一番吧”,将问题变为课堂互动话题,避免将教师的价值观强行灌输给学生,有学生表示“如今的人们已经没有‘长征’了”,有学生表示“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还是一种精神,任何时候作为民族后人,我们都需要继承并弘扬这种精神”,还有学生表示“日常生活也有‘长征’,只要是与长征一样出于保存自己实力,抵抗压力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微长征’,都是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学生们各抒己见,分享并讨论着彼此的观念,促进了思维多样化、辩证化发展,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
4.通过延缓评价,让学生的回答更显光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虽然十分重要,但同时也会有其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师需要延缓评价,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给予学生一个能够自由发言的空间和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例如,学习《伊索寓言》后,有的学生会说,他特别喜欢狐狸,因为他认为狐狸足够聪明。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要马上进行评价,而是要让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到讨论之中,让其他学生发表一下他们对狐狸的看法。教师要准许学生大胆发言,不要有任何顾虑。其次,当有的学生说狐狸点子多,有的说狐狸遇到事情爱动脑筋时,教师就可以抓住狐狸遇事爱动脑筋这一优点,引导学生学习它的长处,但是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狐狸是聪明,但是它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面的地方,而是用到了坑害别人上。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评价,所以,正是教师的延缓评价,让学生的回答显得更加具有个性了。
三、结语
总之,教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坚持对评价语运用方法的探索和总结,丰富教学经验,让语文课堂在评价语的助力下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郭晓男 .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20.
[2]刘晶晶 .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D]. 青海师范大学,2017.
[3]李 姝 琼 . 让 评 价 浸 润 心田———谈小 学 语 文 课 堂 评 价 艺 术[J]. 天津教育( 上 旬 刊) ,2020,2 ( 9) : 187 - 188.
[4]韩静 .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