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推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以永州市为例
张淑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淑华 ,. 以项目化推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以永州市为例[J]. 交叉科学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摘要: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市域社会治理创新,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动力,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当前,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各地市域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坚持立足本地实际的原则,因地制宜,运用创新治理方式。永州市以共建共治共享项目化推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破解“四大难题”。
关键词: 项目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DOI:10.12721/ccn.2024.157029
基金资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近年来,永州市紧紧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按照花小钱办好事解难题的原则,以共建共治共享项目化推动为抓手,在夯实基层基础、发动社会参与、引导群防群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难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湖南省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调查,永州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永州连续4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永州市被评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推荐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被确定为全国“2020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重点支持城市”。

一、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破解社区治理力量薄弱、群众参与共治途径不畅的难题

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治共享的渠道不畅、途径不多,导致“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难题凸显,群众身边的问题诸如公共设施维护等“烦心事”,需要逐级报告审批,效率低下。从2014年开始,永州在全市城市社区探索推行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重点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拓宽群众治理途径,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其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充分吸收了“永州元素”;永州先后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一是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按照“简化街道、做实社区、建强网格”的思路,对现有组织体系进行优化改造。将城市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街道班子成员下沉社区兼任党委书记,街道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兼任社区干部或网格管理员。按300户或10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网格,形成“社区—网格—楼栋”的管理层次,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网格管理员。目前,全市共划分城市社区网格1364个、配备网格管理员1364名,改变了过去社区势单力薄、服务触角不够的问题。二是拓宽群众参与治理途径。居民群众可以通过社区、也可通过网格来参与社会治理,还可通过小区业主委员会、楼栋党小组等渠道参与社会治理。比如,网格管理员每日分上午、下午两次巡查网格,与群众有大量的时间交流沟通。网格员都建有微信群,网格内的群众基本上都入了群,群众可直接面对面向网格员、也可在微信中对社会治理提出意见建议。三是创新群众参与治理手段。开发“智慧永州”综合信息平台,创建“我的永州”APP和微信公众号,发动所有网格员和辖区群众安装APP和公众号。群众发现事件问题,即可通过APP和公众号上报,由联动处置指挥中心办理,改变了过去层层递交报告、层层审批的“马拉松”式状态。四是强化群众参与治理的话语权。创建“双向”考核机制,赋予群众对网格员,社区(村)对县区直部门、街道各单位的“逆向”考核权。

通过推行网格化治理,夯实了基层基础,改变了过去社区“头重脚轻”的状况。推动了共建共治,近四年来,全市城市社区通过网格员及群众上报各类问题事件126.99万件,成功办结126.67万件,办结率为99.7%。通过推行网上网下联动处置、实施“1+N”组团式服务,提升了问题处置能力和水平。10月22日,居住在永州市零陵区法华路的居民向日升社区10网格网格管理员反映:法华路20号兄弟汽车门面前有绿化树枯死,严重威胁到来往行人的安全。网格管理员到现场查看后,立即联系园林局、电力局、市政公司等“1+N”组团式服务下沉人员到现场查看,当天就解决了此问题,群众拍手称快。

二、实施农村警务“113工程”,破解基层社会治安警力不足的难题

永州地处湘粤桂交界之处,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村落分布较散,社情民意复杂,加之警力不足,社会治安治理难度大。从2018年元月起,按照“村民自治”和“本村人管本村人”的思路,全面推行农村警务“113”工程,即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建立一个辅警工作站、配备1名联村民警、1名辅警(兼站长)和3至8名义警,以及若干平安建设志愿者。辅警义警原则上在本村实施招聘招募,目前,全市共配备辅警3197名、义警9690名,有平安建设志愿者16000余名,其中辅警中99%、义警和平安建设志愿者100%来自本村。村辅警义警主要履行群防群治及警务辅助“十大职责”,协助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治安巡逻、疏导交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制宣传教育等。对辅警工作站站长实行“加板凳”方式进村支两委班子,享受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待遇;对义警、平安志愿者实行以奖代补。同时,为农村辅警工作站统一配发服装、单警装备、两轮摩托车等设施设备。辅警工作站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派出所及村支部负责指挥、管理、考核。 

为整合和强化力量,从今年10月份开始,在全市农村探索推行村(社区)治保会建设,并与农村辅警工作站、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融合整合发展。村治保会原则上与村辅警工作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治保会主任由辅警工作站站长依程序担任。村治保会成员由义警、网格员、民生员、“五老”、治安积极分子等群体组成。全市在零陵区进行试点,各县区选择条件成熟的1-3个乡镇、每个乡镇3个以上的村进行试点探索。截至目前,零陵区治保会已在全区317个村(社区)全面推广。

永州探索实施农村警务“113”工程、农村辅警工作站与农村治保会融合整合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信访维稳成本,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农村交通的畅通。今年来,全市辅警义警、治保会成员和平安志愿者共为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3062条,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32人,调解治安民事纠纷19069起。永州进京非访人数,由以前的每年三五百人减少到目前每年二三十人,其中今年全国“两会”和70周年大庆特护期间,实现进京非访“零登记、零滋事”。永州探索实施农村警务“113”工程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政法委机关刊物《长安》杂志等媒体推介。

三、大力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单打独斗”的难题

在全市开展“蓝背心工程”“一呼百应”“全民创安”“十户联防”“邻里守望互助”等平安创建活动,组织发展了一大批群众志愿者队伍,壮大了群防群治力量。冷水滩区创新了“一呼百应、全民创安”社会治理举措,即发动行业主管部门将有较强社会责任感、了解社情民意、立足工作岗位,有条件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作用的人员包括出租车司机、门卫、物业管理人员、环卫工人、保洁员等人员募集到治安志愿者岗位,统一佩戴印有“治安志愿者”或“治安巡逻”字样的红袖标,遍布在农村城镇集市、田野村落。 目前,该区有治安志愿者达20000多人,他们发挥治安宣传员、信息员、巡逻员、管理员“四员”作用,有效预防和震慑了违法犯罪,增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全面推进农村防控体系信息化建设,破解农村社会治安智治程度低的难题

全力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公共场所视频监控探头2万多个,其中,每个行政村建设视频监控3-5个,全部纳入农村网格化和综治中心信息管理综合平台,村、社区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在村社区办公室动态调阅辖区视频资源,实施视频巡查。此外,在建设公共场所视频监控探头的基础上,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手段发动群众自己建设视频监控探头,成为雪亮工程的重要补充。祁阳、双牌、江永、道县等地,积极探索了一条“克服财政投入压力大,聚集民力强技防”的“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新路子,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充分依托通信营运商“平安乡村.雪亮工程”平台,以手机话费套餐(129元/月)形式,免费安装视频监控(有的地方给予适当补贴),鼓励群众自建视频监控,将电子视频监控延伸至广大农村,进组入户。截至目前,祁阳县广大居民共自愿安装视频监控2000余个,计划在两年内安装数量超过20000个,极大减少了治安监控盲点,加快了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胡菊星,鄢灵慧.创新治理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2,20(5)(39-43

[2]陶希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2,38(1)

[3]杨小俊,陈成文,陈建平.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资源整合能力--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20,(6)

[4]徐汉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J].理论探索,2020,(1)

[5]蔡骏.常州市项目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J].长安,2019(7)48

作者简介:

张淑华(1983—),女,中共永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府公共管理、乡村振兴。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