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和秀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和秀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J]. 中国文学,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节点。古诗词字字珠玑,读来朗朗上口,且意味深远,是陶冶初中生情操的宝贵资源。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优化阅读及把握词句等,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初中生的情感,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在提高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得他们对学习、生活多一些感悟,真正实现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基金资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感悟和运用,以逐步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诗词创作者毕生文化修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初中生在字句之间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在诗词特征中感受情境和意境,从而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促进他们鉴赏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

初中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是建立在实际情境中的,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对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习《已亥杂诗》部分内容时,这是诗人龚自珍辞官南下后,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作的诗,当时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严重,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诗人内心有太多的忧民爱民情绪,却只能通过诗句来表达。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现代社会,对战争和苦难的认识并不多。这样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与战争相关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挖掘他们的潜力等。诗词中有“白日”、“天涯”、“落红”、“春泥”等字词,都充满了画面感,这是诗人所想象的美好和自由,是想要骑马走天涯的向往,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诗词给了初中生更多遐想的空间,使得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二、优化阅读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包括了很多晦涩难懂、抽象的知识,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探索和发现,以优化阅读方式,提高初中生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整体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使至塞上》部分内容时,唐朝自开国以来就遭到各部落的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因此就有了很多与边塞有关的趣事,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也成为了很多诗人创作的素材。其实,除了王维,还有很多诗人也创作过与边塞有关的诗作。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引导初中生思考如下问题:(1)还有哪些边塞诗人呢?(2)大家所熟知的边塞诗句有哪些呢?这往往能点燃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古诗词之间的联系,最终可促使他们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他们阅读鉴赏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三、反复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来说,反复诵读能促使初中生感悟到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并能在读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甚至还可以借助吟唱的方式,将古诗词演绎出来,从而使初中生被古诗词的魅力所折服,最终满足他们审美和情感上的学习需求。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习曹操的《观沧海》部分内容时,这首诗全篇写景,虽然并没有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篇之后,依然能感受到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引导学生对此首古诗展开反复阅读,并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表达出强烈的气势。而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李白的《行路难》部分内容时,其属于乐府古题,是能够配乐演唱的,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要求初中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吟唱,从而进一步感悟行路到底有多难。当然初中生也可将自身面临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总结为行路难的一部分,这样在诵读的过程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对诗人的情感多一份理解。

四、把握词句

古诗词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常常借助虚实结合、写景抒情等的形式来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中的重点词汇,借助这些词句去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和心境,以加深理解,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习《鱼我所欲也》部分内容时,这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古诗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和庄重的语言阐述了生死与“义”之间的关系,告诉大家要舍生取义,不能见利忘义。由于其在文字描述上较为晦涩,且全文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的兴致并不高。这样教师就可从重点词汇入手,找出其中最能代表作者内心情感的词、句子等,这往往能加深初中生的理解。而在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部分内容时,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总给人一种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感觉。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都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豪爽之情,这有助于初中生更深入地挖掘诗词内涵和意境,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是背诵、理解、记忆和人文素养一体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他们的精神、情感和心灵进行了多重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从理论的角度引导初中生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从情感的角度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同理心等,以让学生沉浸在古诗词所刻画的艺术世界中,从而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使得他们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毅增.鉴赏古诗词语言特点,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J].语文天地,2020(22):33-34.

[2]龚循鹏.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07):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