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案例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刘乃刚 裴宽进 董云萍 刘建明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乃刚 裴宽进 董云萍 刘建明,. 浅议案例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 中国法学研究,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摘要: 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体品行的塑造,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未来发展。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其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引入真实或构建的案例,教师能够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 中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提升课堂实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基金资助:

前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转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真实或模拟的案例场景,让学生在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基于案例教学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高效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期望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方式,提升有效性

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应用具体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到知识的内涵,并能够主动去掌握,而不仅仅依靠老师讲述来拓展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1]。比如:在开展“法不可违”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在课堂之前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可以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致地了解,这是一个具体案例的视频,介绍的案例状况如下:2020年6月18日上午,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受贿一案,对被告人赵洪顺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赵洪顺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高官身居高位也被依法处罚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他是一位高级官员,他为国家和社会付出了很多,但他也有过失,他公然挑战律法的底线,就应该受到制裁。由此可见,在法律之下,大家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不能违反法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透过案例视频和教师提出的关于案例的问题就了解了本节的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益。

二、激发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通过将典型的案例导入到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渐提高其课堂参与的能力。同时,在现实案例的剖析中,让学生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互动感,让他们逐渐对案例的应用提起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探究积极性。同时,也对借用现实典型例子来进行知识阐述的方式予以了充分的评价[2]。例如,在“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段材料:故事的主人公叫杨丽娟,她是一个狂热的追星爱好者,因为疯狂迷恋香港明星,她失去了理性,16岁的她放弃了学业,也不工作,不再和人交往,在她的父母劝说下,依旧无果。而后,她的父母为了让她能够经常到香港和北京去追星,甚至卖房、卖肾去支持她。她已经被追星的快乐蒙蔽了双眼,根本就没有把家长放在眼里,她只想着自己,结果呢?直到2007年,杨丽娟才在歌迷会上,第一次真正和偶像面对面见面,也只是拍了一张简单的合影,就再也无法接近自己的偶像了。她开始崩溃了,而后她的父亲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选择跳海自杀了。教师:“杨丽娟十几岁的时候,心智不够成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现在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我们必须要学习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的心就可以变得更强大、成熟,只有这样,才能真得长大。”教师:“对,还有大家在新鲜的东西面前,不要一味地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想法,杨丽娟就是因为在十几岁的时候有了不成熟的思想,才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结合生活实例,提升重视程度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做到丰富多彩,要应用与生活相关联的现实事例,把学生代入案例情景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法律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法律的庄严,最终提高学生对法律的重视。比如,在讲述宪法的知识时,要让同学们知道违反法律的结果,让他们认识到,法律是不容侵犯的[3]。老师们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网民小陈假冒一家公司的总裁,对三个女生进行了欺诈,金额从五万到十几万元不等,根据这些受害者的描述来看,小陈涉嫌欺诈,更是犯下假冒领导、伪造公章、证件以及公文等罪行,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罚金金额让小陈家里债台高筑,十年后小陈出狱后再也没有一家公司肯雇佣他。这样的犯罪案例使同学们认识到,法律是不容侵犯的。

四、借用新技术,强化代入感

如今,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创造了很好的环境,通过多媒体的创造、模拟和再现,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法治案例。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努力发挥新技术独特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运用资讯科技,探索多元的案例教学方式,推动案例教学的深入发展,使新阶段中的案例教学更加多样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案例学习的魅力,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突破口,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4]。比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课程里,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部经典的电视节目,让同学们模仿,比如选择一部好的电视剧,如电视剧《都挺好》苏大城让子女买房子的片段,让学生完成人物模拟表演的任务,再让他们去解答为什么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从表演中深刻感知法律知识,最大限度地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展现出来,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巩固与发展。

结语

总之,在课程的实施中,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用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5]。简单来说,通过运用案例教学的一些新思路,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或是通过运用新的实践技术,促进学生的代入感发展,也有效地展示了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新发展。最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案例的内涵,并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法”是不可以违背的。

参考文献

[1]周爱菊.中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探究[J].科学咨询,2020(53):287.

[2]锁红霞,赵雅维.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外交流,2020,28(4):221.

[3]陈宏.中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0):85-86.

[4]周黎明,董宝成.中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研究[J].孩子,2020(4):121-1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