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多元化朗读策略
和雪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和雪梅,.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多元化朗读策略[J]. 中国文学,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151.
摘要:
古诗字虽不多,但意境深远,充满了情趣韵味。古诗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板块。语文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在统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增多,更加重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古诗教学也要不断创新方法,主动迎接挑战。因此教师要重塑经典,尽力发挥诗词的艺术价值,用古诗文中的精神来引领学生,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朗诵;多元化
DOI:10.12721/ccn.2023.157151
基金资助:

策略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通过运用规范性、科学性、多元化、实用性技巧与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古诗朗诵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最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下面谈一谈对小学生古诗朗诵指导技巧相关问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古诗文教学应要求学生朗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真正让学生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让学生多朗读,要引导学生在课上课下或大声朗读,或低声慢吟,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朗诵习惯,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与水平。例如,在讲解《山行》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正确的停顿方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指导学生多多朗读,反复朗读,并正确区分朗读节奏、重音等,进而在了解掌握诗意的基础上朗读背诵。

二、反复背诵,感悟诗情

古诗一般具有意境深远、言简意赅、情绪饱满、字句押韵的特点,读懂古诗词是增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之途径。可以进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在学习研究古诗词时,全文大概浏览诵读是前提,然后逐字逐句的了解其深刻含义,探究作者的意境和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表达的心中寄托和远大抱负。反复背诵,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对学生感悟古诗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学生们《梅花》这一篇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限时背诵并默写全文,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就会从浏览器和书籍去解析诗句含义。梅花乃岁寒三友中的一员,其无畏风霜,凌寒独开的高洁品格,从字句的“梅花”中孩子们将会联想到“暗香疏影、雪胎梅骨”的坚贞之士,并将“凌霜傲雪”看作无畏精神。如果学生受限于认知水平,无法直接表述“凌霜傲雪”的梅花的样式,但在古诗的背诵与感悟中能体会梅花的坚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坚强勇敢的精神意志,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鉴赏,让孩子懂得高尚品格的珍贵和难得,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可以健全学生的优秀品德,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心之向往。

三、发掘写作特点,感受诗歌魅力

白居易的诗非常有特点,通俗易懂,用词精练。在上一个环节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字词时,学生通常能找出“铺”这个字,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铺”与“射”“照”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受白居易写诗“用词巧妙”之处。还有,学生从“半江瑟瑟半江红”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几句诗中发现诗人对色彩的敏感与喜爱,特别是红与绿的强烈对比,感受到白居易简直是一个色彩达人。古诗教学,不仅是一首诗的诵读理解,更要能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也油然而生。

四、创新古诗朗读教学方法

(一)联想法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真实再现古诗画面,获得不一样的朗读体验和感受。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枯燥、乏味,课堂氛围十分沉闷,也严重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联想其他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减少陌生感,不断提高朗读教学质量与水平。例如,在讲解《山行》这首古诗时,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自己家乡的深秋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寒山,有没有枫叶,并让学生描述见过的枫叶和见过的秋天乡间傍晚的样子,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在互相交流中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进而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古诗主旨。

(二)作图法

一首诗其实就是一幅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大胆想象,为每首诗勾勒出一幅画面,真正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和画结合在一起。例如,《夜书所见》中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是作者触景生情,通过秋风吹动梧桐落叶,带来丝丝寒意,引发远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准备画笔,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一边朗读,一边画出诗中描述的画面,如风吹落叶、捉蟋蟀的儿童、篱笆下的灯火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将抽象、晦涩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古诗朗诵兴趣与热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三)联系法

联系法的应用旨在将相似的事物进行联系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时,学生在朗诵以后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来迎接春天的到来,并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咏柳》这首诗描写的也是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那么,教师可以将这两首诗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课后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去收集并主动朗诵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其眼界,增强古诗诵读成效,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古诗朗读是提高语文古诗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断提高古诗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芳.指导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综合,2017(2).

[2]翟庆花.小学语文古诗课堂诵读的魅力与教学指导建议分析[J].学周刊,2018(6).

[3]刘淑琴.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学周刊,2020(02):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