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晓萌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晓萌,.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心理学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关键词: 心理干预;语言沟通;精神科护理;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基金资助:

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都患有精神分裂和狂躁。对于心理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自信心不足。因此,在临床上,其疗效并不是很好。一些病人在使用精神类药物后,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或者是暂时失去信心,或者对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者对治疗的遵从性较低,导致效果不佳。随著社会压力的增大,精神病患病率也随之上升,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共有50名精神病病人被随机分成常规护理,而日常照护组则接受日常照护,言语交流组则负责心理及言语交流。结果:患者满意度、掌握精神疾病、精神科治疗的依从性均有显著差异;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护理与言语交流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观察组男性患者人数为13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2例;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 32.72±7.25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人数为1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3例;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为 32.32±7.43 岁。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由医院伦理委员会(第20191202号)通过,病人和家属都同意参加试验并签字。入选条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所有家庭成员都曾有过暴力行为。排除条件:不能与本试验合作的病人。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每日进行清洁、清洁、舒适的病房,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对病房进行常规巡视,并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细致的记录;如果在巡视的时候,发现病人有异常的精神状况,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将病人的病情告诉他们,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上级医生到来之前,护士要将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以防止病人自残。每天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观察病人服用药物,检查病人有没有藏药,有没有私藏危险的仪器,如果发现有藏药,必须亲自去看病人吃药,然后离开。对于携带有危险设备的病人,一定要立即取走,以免出现意外。

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详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①了解精神科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帮助病人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引导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分享给新入院的患者,以此来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鼓励亲朋好友参与护理活动,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和疗养环境。②结合心理生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完善心理护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并在患者受到刺激时给予帮助和关爱,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增强对不良刺激的抗性和抗性。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以改善环境适应能力。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控制和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为患者提供宣泄渠道。③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技能;熟练运用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严格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开展护理活动,用亲切、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的异常行为,及时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程度和依赖程度提升,以确保相关治疗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播放音乐、看书、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帮助患者适应社会生活,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④精神病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易导致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应遵照医嘱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的主诉要耐心倾听,分析主诉内容,掌握主诉的真实感受,尊重病人的理解与尊重。(2)语言沟通:①由于患者年龄、教育程度不同,对暗示的反应速度也不同,一般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反应越快,接受暗示的能力也越强。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护理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在接触精神病患者时,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病人。②采用安慰性语言,配合部分指令性语言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尽量使用安慰性语言,减少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影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放松精神。对于患有抑郁症、躁狂症的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相关情况。③明确精神科病人病症类型的特殊性。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极易受到外界人、事、物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尽量控制音量,同时注意营造温馨安全的沟通环境,提升患者情绪的稳定性。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注意自己的用词,以微笑、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兴趣爱好。护理人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避免使用恐吓、嘲讽等语言,避免患者产生抵触情绪;护士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认可病人的日常行为和困惑,表扬病人的积极行为,鼓励病人积极的行为,鼓励病人配合治疗,避免中断治疗。

2结果

2.1两组患者IDA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I D A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image.png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image.png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情绪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使病人身心轻松愉快,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时,应注意细心、温柔、积极的暗示语言,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针对精神病患者的个性特点和疾病特点,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可以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通过心理干预,加强心理支持,加深护士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时要掌握沟通方式,控制谈话的内容和程度,要根据患者年龄、学历、职业等因素来控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言语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是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首先要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病人有充足的光线,通风和安静。房间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装饰,窗帘和墙壁要尽量暖色,及时整理床铺。精神科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使患者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护士和精神病患者在语言沟通中的和谐关系,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调,保持一定的亲和力。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在实施护理前,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注意观察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和语言变化,及时处理。随着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模式从生物护理模式逐渐向社会心理护理模式、高效语言护理模式转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护理干预质量,加速患者康复。精神病患者比其他疾病更复杂,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最佳的护理干预效果,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在日常护理中,医务人员要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提高病人的心理舒适度,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心理干预,加强心理支持,加深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护理精神病患者时,应注意语言和心理的启迪。如果护士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对其进行护理,可以极大地帮助患者康复,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加强科学的护理管理,按不同的参考标准进行护理。针对精神科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精神科患者情绪难以控制,以神经过敏、变态反应、烦躁、心神不宁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言语不清、说话迟钝、四肢无力、偏瘫等生理障碍,致残率极高。精神科病人出现明显症状时,可以通过按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精神科患者长时间安静后要加强腿部肌肉的按摩,同时还要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同时,精神病人要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经常更换内衣、床单,加强饮食和护理,以提高精神病人的抵抗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在临床精神病学护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帮助病人克服疾病的自信心、减少言语、行为的异常,同时也能加强传统的理疗效果。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理护理与言语交流在临床精神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现代护理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与言语交流,完善整体护理制度,以提升临床精神科护理质量。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