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 ,全世界死于癌症病人约有700万例 ,而我国死于癌症病人约 130 万,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往往晚期癌症病人需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大多数病人出现情绪障碍其是抑郁情绪最为明显 ,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由于患者患病后身体和心理、尤其是心理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培养[3-4]。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近二十年来形成的一个短期心理咨询学派,它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并非发现问题原因[5];强调重视生命的正向积极面,积极肯定、鼓励当事人,协助当事人提取过去的成功经验中的要素与信心,尝试以建设性的眼光重新诠释生活的困境、失落和创伤[6],并且建立具体可行的正向目标,配合立即可为的行动,以催化当事人开启动力、 重新创造新的成功经验。对肿瘤病人尤为重要,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能够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有效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7]。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30名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研究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愿意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分组,自愿接受心理干预的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干预组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5.28±8.60;对照组18例,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5.78±8.95岁,两组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肿瘤患者,目前均在接受化疗。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肿瘤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患者正在进行的化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
1.2.2 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方案中加入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采用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干预的频率为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8次心理治疗,干预一共持续1个月。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的具体步骤:(1)干预前的准备工作:干预组的成员由一名心理治疗师,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治疗工作至少3年以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助手协助进行心理干预并做好记录。在干预之前,对所有参加干预的成员进行培训,要求熟练了解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的流程,掌握该治疗方法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操作流程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的人员方可参加研究。(2)确定问题阶段(第一次干预):对干预组的成员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明确患者在干预中希望解决的问题,并告知患者通过此次焦点心理干预可以为患者解决的问题,最终确定一个目标,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3)改善认知(第2-3次干预):肿瘤患者多数的情绪来源于负性认知,此阶段的目的是让成员了解到情绪-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负性自动思维,掌握记录思维日记,能够及时识别负性思维并能够有替代性活动来分散注意力。此阶段要用2次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4)聚焦目标(第4-6次干预):聚焦目标是焦点短程心理治疗的关键,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挖掘个人自身资源,找到例外的可能,帮助树立对未来的信心[8]。帮助患者构建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干预中,不断激发患者潜能,鼓励其进行新的尝试,探寻意外。在探寻的过程中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让患者尽可能多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实际的还是荒谬的,不断鼓励患者进行尝试,组员选择并实施恰当的策略;(5)反馈阶段(第7次干预):该阶段对患者前阶段的努力和尝试给予正面的反馈,鼓励患者找到自身的优势,并及时询问患者解决问题的困境,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和患者探讨没有解决的原因,目前的困境,并调整目标继续跟进;(6)评价进步,干预结束(第8次),回顾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让患者评估自身的改变,并对其进步进行肯定,鼓励患者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去,进行不断的循环,治疗结束阶段教患者放松的技巧,给与干预组给与持续的心理支持。
1.3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naire,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EORTC QLQ-C30是欧洲癌症研究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简称EORTC)系统地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的核心量表 。QLQ-C30是面向所有癌症患者的自评量表,共30个条目,其中,条目29、30分为七个等级,根据其回答选项,记为1分到7分,其它条目分为四个等级,从没有、有一点、较多到很多,分被评1至4分[9]。QLQ-C30从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3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生存治疗,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 进行分析和处理。一般资料等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在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存质量比较(x±s)3讨论
经过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发现,肿瘤患者通常要经历否认、愤怒、抑郁、妥协和接受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情绪和心理困扰[11]。随着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多,该疾病对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p<0.01),原因可能是实验组的焦点解决心理干预是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定制的,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以心理治疗为主,通过采取有技巧的询问,促进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挖掘患者潜在的能力。焦点解决心理干预给肿瘤化疗期间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聚焦于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善患者对疾病悲观、绝望的负性认知,探索患者患病之后的积极面,干预充分相信患者的潜力,治疗师的目的在于引导患者的发挥主观意识,引导解决问题,及时的正向反馈也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更有信心,心理干预中的陪伴和支持也能够减少患者孤独感、焦虑和无助感,减轻患者的压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通过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发掘患者的资源和潜力,能够有效提高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互动也能够缓解肿瘤患者的情绪,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