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阅读名著可以启迪智慧、増长见识、陶治情操使人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身心发展最为旺盛的阶段,也是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所以这一阶段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更能够使学生高效地汲取名著中的养分,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夯实基础。
一、合理规划注重落实
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学习的知识量陡然加大因此也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名著阅读,虽然教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有一定的要求但很多学生都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草草翻阅一本名著。因此,为有效突破这一难题,教师应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需要对名著教学给予应有的重视将名著阅读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其一,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中纳入名著阅读教学内容。其二,应保住名著阅读的教学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支撑才能保证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使得名著阅读教学可以有序推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名著阅读规划,比如每日阅读几页,扣或每日阅读几个章节,并督促学生每日必须完成阅读任务和书写读后感的任务。此外,教师也可以针对阅读的书籍为学生布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阋读效率和阋读质量。以《骆驼祥子》为例,这是一篇叙述民国时期北平社会底层车夫祥子靠拉平板车艰难谋生的故事。课文受篇幅所限没有将整部小说都列入教材,但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完整版。《骆驼祥子》这部书共24个章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阅读一个章节,并将24个章节拟定出24个相对应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例如,这本书的第一章描写了祥子刚进城做车夫就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祥子为什么会进城当起了黄包车夫?祥子为什么迫切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通过这种问题引导的阅读模式,可以使学生的阋读过程更具针对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分析意识,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
二、做好笔记深度阅读
学生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注解、含义,及在文中的应用等内容。尽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前,用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的作用也是信息技术无法完全替代的尤其学生手写输入记录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又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巩固性的认知,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后在记录本上记录一些心得体会,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可以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在阅读教材内容名善《儒林外史》的过程中,由于课文只是本书的一段节选,因此,为使学生可以完整地学习本书,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完整版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名著的创作背景,相传本名著成书于1749年或更早,由于当时社会上的人们普遍追求名利真正追求精神层面发展的人很少,因此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同时本书也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开创了发展先河。全书共56个章回,均以写实的手法对不同阶层人们对功名利禄的不同追求方式进行了揭示,本书一方面以讽刺的手法对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真实的鞭挞另一方面也对少数人追求真理、坚持自我的行为进行了讴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将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将书中对两种不同人物刻画与描写方式进行记录。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整部名著后,应将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写出读后感,以便在日后学习环节可以经常拿出记录本进行巩固性学习,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部书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
三、开展名著精读和略读
名著精读实际上是对故事情节、隐藏细节、真实立意、构词语句等进行细细揣摩、深入故事中进行品味,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名著精读是反复从作品细节到整体、语言表达与情节构思进行揣摩和研读,领悟作者表达的潜在情感,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体现出的艺术特色,从中汲取浓厚的文学知识,充实自身的内心情感。精读名著的本质实际上是掌握作品精髓,深层次地进行作品赏析和品味。略读是指快速浏览阋读著作中的关键情节,了解作品主旨内涵,从中得到相关信息,无需对细节进行细细揣摩和深思。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生对外国名著阅读存在抵触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著作存在大篇幅的心理动态描写和环境细节表达,教师对该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略读、跳读的方式,更好地把握作品主旨内涵。教师可参考教学开展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更高效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
四、搭建阅读名著平台
第一,创设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搭建图书角,配置适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名著,并定期更新和替换,鼓励学生向身边同学推荐好书,并分享读书感悟,营造全员读书的班级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图书馆、阅览室,在课下时间进行名著阅读。周国平说“我很喜欢书,喜欢自己书房到处是书的感觉,即使天花板也有书摆放。有些书精读,有些书略读,有些书可能没来得及读或此时不感兴趣读,但我会记住它们的名字,在某些时候可能也有用处,因为我知道有那么本书。”所以,学校与班级通过营造积极读书的良好氛围,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名著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第二,开设阅读指导课。实际上,学生不通读名著是受到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少、阅读氛围不浓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选取一本名著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并通过一同陪读的方式,及时为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良好的阅读指导,便于学生更顺畅地进行阅读。教师先与学生共同进行名著阅读,创造全员读书的浓厚氛围,继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名著阋读。基于名著的篇幅,教师要合理确定阋读量和时间培养学生形成每天进行固定阅读量阅读的习惯;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应进行实时积累、评价和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应陪同学生梳理评价所阅读内容,深入把握名著主旨和情感表达内涵。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名著阅读,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能有效调动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后期主动进行名著阅读。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为有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并制定名著阅读培养计划及阅读反馈计划,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充分积累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爱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差异教学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0,(5):85.
[2]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0,(10):65-66.
[3]苑学冬.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