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中语文的古诗词赏析课程,因高考压力过大,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古人诗词中饱含着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在实际教学中,应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制度,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以改变高中古典诗词鉴赏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提高高中古诗词鉴赏课的整体质量,实现高考目标。
一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
(一)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古诗词
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可能缺乏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时候,自身的鉴赏能力会显得不足,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充分。有些老师可能会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没有办法找到很好的抓手,从而以点带面解决在诗词鉴赏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将问题相勾连,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想不到。有的是对学生初中或者高中学过的相关知识不能很好的串联起来,没有培养中学生迁移的能力,所以存在教学效果差,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问题。
(二)对背诵的忽视
背诵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特别是对于古诗词,教科书中的大部分古诗词都需要同学们熟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常常忽视了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背诵。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记住诗词里的名句,而非对经典古诗词进行整体的理解性记忆和背诵,这样慢慢就消磨学生对古诗词美感的培养,成了一个对“关键句”进行背诵和记忆的工具。这样对于一个读了很多年书的学生,只被要求记住某一小段,其实并不能彻底领悟它的意思,更会导致理解的片面和不准确。
(三)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古诗词教学的不利影响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高考中获得高水平的阅读理解,所以高考常考的就多讲,不考的就少讲甚至不讲,这些过于功利化的教学方式会对古诗词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表达方式是必须要掌握的,比如要理解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如果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机械化的学习,而非理解性的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很难掌握其意义了。
(四)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师往往只关注诗歌的内容和语言,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灌输式的教学仍然十分常见。老师上课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思考力。有些教师基于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的压力,上课基本上不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或者寄希望于问完问题学生能够脱口而出答案,这些都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而古诗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又属于有点难度的试题,这无疑加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
二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累积更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老师要以“知人论世”为指导,以认识古诗词的主题,以教材为依据,将各类古典诗词的典型情感进行分类归纳,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举一反三,从而确保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高中古代诗词的题材主要有描写山水、爱情闺怨、羁旅思乡、边塞军旅、咏史怀旧等。
比如《归田园居》一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陶渊明,认识年幼家世贫困的陶渊明,年轻时虽有建功立业之心,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在当地当个小官,尤其是到了东晋后期,陶渊明因为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心灰意冷,退出政坛,41岁时退休。教师可以从“归”的角度思考作家的归途、归去等问题,通过对人物不同阶段的复杂的内心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对相关词语进行理解归纳, 使学生碰到类似的经历的作者的时候,可以联系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实现举一反三。
(二)借鉴名家鉴赏方法,规范教学用语,积累欣赏词
高考的时候,评卷老师会按照题目要求给考生打分。所以,考生尽量要按照照题型来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答题术语。考生要审清楚题目,积累好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在诗词鉴赏课上,使用标准的教学语言,学习名家的欣赏技巧,来巩固考生的相关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教学语言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词汇量的运用,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其以诗歌鉴赏为主要内容,在课堂复习中灵活应用鉴赏语言,使鉴赏词的准确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就名家的欣赏方法而言,由于古诗词的鉴赏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和领悟,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绝大多数能够记住的内容并不能达到要求,并且难以找出恰当的切入点,导致思维的错乱,导致思考不全面、不准确。
例如,《离骚》的授课,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大量的考题,从中选择最适合的,使其更好地掌握。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尝试性的鉴赏,并提出问题,使他们对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吸取文章中的精华,与同学探讨鉴赏技巧,开阔视野,不仅能逐步累积学习经验,提升鉴赏能力,还能进一步认识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中国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环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高中语文的古诗课,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音乐、视频、电影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拿李煜的《虞美人》来说,邓丽君《几多愁》就能将学生带入诗的氛围。在古代的诗歌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比如曹操在讲授《短歌行》时,就可以利用曹操所念的诗句来把握其情感,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找到相应的创作背景。
(四)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与解题能力
古诗词赏析的素材种类繁多,大多数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教师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切入点,对古诗词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整理。可以是对一个作者的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进行整理,从而得出相类似的人生经历的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感情;也可以是对相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整理,从而对此类诗歌经常要抒发的感情和使用的技巧进行归纳,使学生理解诗歌赏析的规律与知识脉络,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每道题都有相应的考点,但是问问提的方法是多样的。学生基于固有的思维模式,有时候只能在脑海中反应出最基本的问题,而只要换一种问法稍微加一点难度,学生就会处于蒙圈的状态。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将相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个题目,换一种问法,自己尝试着提问题。反复多次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对古诗的鉴赏力与解题能力。
(五)把握全局
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在构造和情感,才能真正地获得认知。从概念上讲,我国古代高考诗词考试的考试形式有四分、三分、二分。四分式的形式是:“起要平,承要磨,转要变,要有广度。”二分式结构采取了“前两句描写景色,后两句抒情”的结构,使学生对古诗的结构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将其与原文的内容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其思维脉络,提高其鉴赏能力。在情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情感。
结语:总之,为适应高考要求,在进行古诗词鉴赏课时,教师应全面总结近年来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的规律,从知识积累、分析角度、鉴赏手段等方面着手,完善古诗词鉴赏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郁洁.利用古诗词教学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扬州高中2020.
[2]吴海燕.新高考形势下古典古诗文本解读思路的变化[J].文教资料,2020(22):205-207.
[3]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高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