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周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蕴,. 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J]. 当代中文学刊,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9.
摘要:
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体会古典诗歌、古代民族音乐。在教学方式上,以“古诗”为载体,诵、吟、唱、画诗,突出诗韵思维的培养,强调观察力、审美力、创新力的引导,采用多媒体赏析、教师示范弹唱、学生互动学唱的模式,开展单元教学。通过教师反复弹唱,与古诗歌关联学习,引导学生聆听古诗词相关流行歌曲片段,观看视频片段,带领学生熟悉并学唱,进行自主展示,拉近师生间关系,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进一步体会文学与音乐关系。
关键词: 古诗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039
基金资助:

一、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依据

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是全面提升音乐素养的重要路径。我们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诗韵悠悠》为例可见一斑。该单元主题是对于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古代诗乐文化的认知与学习。(一)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及课时分配。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演唱《读唐诗》、《游子吟》、《小儿垂钓》,欣赏《长歌行》、《新学堂歌》等。本单元涉及到竖笛、多媒体、钢琴演奏的多种诗歌,涵盖多种乐曲类型,教师应在课前安排学生自主网上搜索相关诗歌并聆听名曲,引导学生积极融入传统诗乐文化氛围,进一步明确单元教学内容,精神饱满地、自信乐观地投身本课例学习。本单元共分为6个课时,《读唐诗》、《游子吟》、《小儿垂钓》占4个课时,欣赏《长歌行》、《新学堂歌》,补充欣赏竖笛曲《乐府诗集》共用2个课时。

2.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教研中,教师通过测试、调研、座谈发现,当前音乐教学中对于古代诗歌的熏陶相对欠缺,学生尚缺乏审美意识的提升。尤其是,长期应试教育的倾向,导致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个性展示。学生对于古代文化主题的理解不同于专业学习者、舞台表演者,没有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练习,没有专业艺术认知。但是,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善于表现乐于展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到信息化构建的艺术空间中,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于民族音乐精神的把握。笔者本人专业师范院校毕业,从教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对于教材有深入学习、体悟与研究,对于信息化技术、全新空间创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能力和素质。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本单元的整体学习目标是了解中国古典诗歌音乐。重点难点在于领略古代诗歌的演奏、吟唱,听辨其音色,通过《古诗朗诵演唱会》的形式,体会诗歌情谊和审美之情,感受体验古典音乐风格、魅力及情绪,通过赏析体悟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诗歌悠悠的主题。整体课时安排呈现总体部署、分步进行,重点突出、点线结合的关系。其中,1-4课时,聚焦《读唐诗》、《游子吟》、《小儿垂钓》,聆听、感受古曲风格特点,气息连贯、声音柔和、充满情感学唱,三拍子四调式、四二拍宫调式。5-6课时,围绕欣赏《长歌行》、编钟与乐队的《新学堂歌》,补充欣赏《乐府诗集》,引导学生了解、欣赏、喜欢传统音乐与古代诗乐文化。

二、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过程分析

(一)学习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曲《游子吟》的风格特点,熟练掌握《游子吟》主题旋律,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游子吟》和亲身哼唱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魅力,学会并表达母子深情。教学重难点在于唱准古代乐曲《游子吟》中长音骨干旋律。感受、体验古曲《游子吟》的充满古风古韵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统音乐与古代文化的有机整合,实施基于民族文化的单元课程设计与教学全链条管理,打通“学前、学中、学后”各个环节,精准组织学员、精心选择课题、精细设置课程,确保主讲者事先有准备,听课人学习有收获,实现单元内容全覆盖、全体学生参与研讨全覆盖。注重示范引领,发挥教师示范弹唱的“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大力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浓厚氛围,推动形成“比、学、赶、超”良好局面。1.学生一起来聆听一段充满古代气息的音乐。(播放《春江花月夜》片头曲引入)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母爱的伟大。3.教师范唱《游子吟》并展示图片,同学齐唱,生自评、互评。4.开展“古诗连连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相互评价,相互提醒,并做出适当评价。5.同学们考虑下,杜甫《绝句》与此有什么关联?生:喜欢、好听。古风古韵。学生静静地观看。学生根据教授进行巩固,组织引导学生复习,集体练习。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进行评价与鼓励。6.教师用视频展示,强调和而不同的其他例子。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进行评价与鼓励本环节设计理念采用集体欣赏、教师弹唱、学生展示的基本思路。通过聆听课前找寻到的等古代中华民族音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明确内容,精神饱满,仔细听讲。

三、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效果评价

(一)明确评价目标。了解认识竖笛、古筝等中国古代乐器。会唱《读唐诗》、《游子吟》、《小儿垂钓》,欣赏并体悟《长歌行》、《新学堂歌》等古代乐曲。

(二)完善评价内容:认识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制、原理、演唱技巧,掌握最基本的调式和演唱方法。聆听、感受古曲风格特点,气息连贯、声音柔和、充满情感学唱,体会三拍子四调式、四二拍宫调式,感受体验古典音乐风格、魅力及情绪。

(三)强化评价方式及工具。采取课堂测试与评价,课后安排作业,新课前检查作业的方式,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课程、反馈、评估等环节设置,完善信息化评价手段,强化学习的过程评价、形成评价、效应评价,实现效果评价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四)重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上包括出示图片学生准确认知诗歌,能够说出诗歌名称、形制、演唱技巧,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方法。能够气息连贯、声音柔和、充满情感学唱,三拍子四调式、四二拍宫调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体验诗歌音乐风格、魅力及情绪。

四、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反思

(一)角色带入,激发兴趣。要制定教学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充分理解音乐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编写体例和目的,确定具体教学方式和目标,分析单元内容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思路,确保深度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倾听学生需求,搭建情感链接。倾听是理解的前提,音乐专项课教师要在自主的环境塑造中,形成与学生的情感连接。接纳的态度是情感连接关键,老师接纳学生拒绝态度,默默陪伴,寻找适宜时机发起互动,最终让学生从排斥到主动与老师互动。

(二)教法示范,信息辅助。教师示范弹唱,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动作对比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别人的亮点和自身的不足。打造可触摸的革命文化实践课堂,要读懂学生需求,完善内容创设,通过VR、AR等全新投影技术和全息体验,沉浸式回归红色革命纪念馆、战争遗址场地等,能够引领后续教学开展。课时安排更为强调按照目标划分课时,安排计划序列,推进教学活动,安排与计划实施要明确知识串联、内容组块与思维卷入等相关要求。通过新课程学习融入新知,解疑答惑,并在知识习得后突破认知界限,拓展全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孔莉昕.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61-62.

[2]王乐.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多维互动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19-120.

[3]张婷伟.古诗词吟唱与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结合分析[J].科幻画报,2020(11):265.

[4]李秧秧.古诗词吟唱与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结合[J].戏剧之家,2020(12):180.

作者信息:周蕴 ,女 ,1987年2月,汉族 ,江苏南通人 , 本科 ,中小学二级教师工作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跃龙桥小学 ,研究方向 :小学音乐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