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期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
杨彩霞1 郭慧芳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彩霞1 郭慧芳2,. 刍议新时期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64.
摘要:
古诗词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意境开阔,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今,如何提高诗歌的教学效率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从利用多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64
基金资助:

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越发重要,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即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诗歌、古文等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引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古诗词的教学是教师需要思考问题。而这不仅需要教师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自身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对如何做好高段古诗词高效教学进行了大量探讨,初步获得了一些认识与看法,现将其简单总结如下,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让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而富有活力。

一、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古诗词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文的学习,古诗词的理解相对于课文来说更加难懂,一些学生从小接触古诗词较少,一遇到古诗词就兴趣全无,有畏难情绪。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上课走神,更有甚者连背诵都觉得很费劲,觉得学习古诗词枯燥无味,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二)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好

    古诗词创作年代较早,古诗词中所呈现的情境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一些学生对古诗词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古诗词常识,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虽然能够背诵和默写古诗词,然而对古诗词中意象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1]。常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却一脸茫然,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新时期小学高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古诗词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整合、运用,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书面写作等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2]

例如,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首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连用两个比喻,喻体是“墨”与“珠”,本体是黑云与白雨。作者为何把“黑云”与“白雨”分别比喻为“墨”和“珠”呢?其一,从色彩方面来看,黑云和墨都是黑色的,二者在色彩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比于达运用的基础。其二,从形状方面来看,“珠”给人圆润晶莹的感觉,与白色的雨滴极其相像。其三,从光与影方面来看,"珠玉”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种通透的效果。雨滴在光线的照射下,会显得晶莹剔透。其四,珠玉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温和、润泽的感觉,夏日里的雨滴同样具有晶亮、润泽的感觉,二者给人视觉上的感觉极为相似。这样的描写,显然是诗人抓住了雨滴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引导学生品味诗的语言过程中,不应仅简单揭示、分析修辞手法,而应深入诗句的语言深层,关注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语言运用机制。

(二)通过诵读想象实现语言迁移

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要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诵读诗词最要紧的是“见”——见景,见意象,见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诗词中“静态和动态描写”所传递的,不单单是“描写的方法”,还有“如何多角度去看,坚持去看,细致去看,去发现静态和动态特点,尤其要关注景物动态特点,去感受景物特点,体会自然之趣”。在阅读学习古诗词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一种和诗词中相同或相近的景物,关注其动态变化;交流课文学习对自己观察记录景物的动态变化有什么启示;进一步去体会景物带给自己的新鲜独特的感受,并且记录下来。

(三)重视对思维导图的应用

当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累有一定程度的经验后,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既有经验中萃取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学习策略和共性知识,用以增强学生后续古诗词自学能力的意识。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将学生所学习过的如何判断诗词类型、如何解读诗词情感以及如何揣测诗词中具体语句含义的方法分门归类,按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顺序、难度以及承接关系串联成不同的知识链条,从而构建出一张可供学生长期参考的古诗词学习网络。

比如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将“律诗与绝句”“自然、怀古、思念、伤感”以及“句意猜测、情感猜测、类比猜测”等作为导图模块,分别将古诗词的格式、主旨和含义推断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细节罗列周围,并可配合以一些经典例题作为“引子”,让学生能够从这幅图中就能回忆起各项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和应用思路。

(四)创新优化学习方式

想要让学生由内而外地喜欢古诗词学习,优化学习方式势在必行:把诵读、教师讲授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古诗词学习耳目一新。学习呈现方式的转化,能使学生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教师设计《走进无限春光》的语文项目式学习——“春之诗词”主题活动,学生分团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的诗词,办一场诗词大会,以飞花令“春”为题,品味描绘春天的诗词。在古诗词学习中,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古诗词教学更鲜活。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古诗词背后站立的是文化,我们应该以更生动的学习方式传承其中的文化精髓。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思想的提升中不断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深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不可急功近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古诗词的编排特点﹐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抓取学生兴趣点﹐才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从而爱上学诗词、读诗词﹑悟诗词,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陈美丽.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17(6):191

[2]林加添.以“读”促成长 以“行”克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 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