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言简意丰,跟现代文差异较大,学生积累起来难免觉得困难。语文老师必须探寻有效的积累策略,让很多不想阅读、背诵古诗词的学生主动诵读,主动积累,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从“读”“演”“猜”“练”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读中见趣,层层推进趣相映
古诗词积累的基础是朗读,一堂好的古诗词教学课,让学生在层层推进中从诗词的音律、画境、意蕴中感受到五官交融、身心愉悦的乐趣。
(一)朗朗上口品韵趣
古诗词读起来要做到朗朗上口,就要注意它的押韵。一首诗的一些句子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小学阶段中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的课内、课外古诗词当中,绝大多数是五言诗、七言诗、或律诗,这些诗词大都讲究押韵,这样的诗词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平长仄短入声促,韵脚绵长有余味。为了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更有韵味和趣味,我们还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训练学生在朗读诗词前找出诗词中的去声,去声找对了,按照“平长仄短入声促,韵脚绵长有余味”的指导方法训练朗读。长此以往,学生在读韵脚明显的古诗词时,一定能做到朗朗上口、字字有味。如《寒食》一诗:
找出诗中的去声“处、御、柳、暮、汉、散、五”,圈出诗中的韵脚“花、斜、家”,这样的标示明朗清晰,读起来容易节奏分明,有滋有味。
(二)历历在目感画趣
好的诗词既像一首歌,又像一幅画!怎么走进旋律,走进画面,靠的就是——想象!如《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散想象”——“黄蝶”和“小溪”只是存在于诗人心中的一种象征着祥和与安宁的意象吗?它们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什么情感?通过溯源和比较,学生在意象启蒙中走向静境之趣,从而感受到诗中所蕴涵的画面之趣、意境之趣、情感之美。这种趣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天真之趣,有“溪头卧剥莲蓬”的自由烂漫之趣。这种趣藏着画面之美,升华着情感之美。
(三)津津有味悟诗趣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力求把握作者想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津津有味”的诵读中,艺术地引导学生去触摸诗中的情趣。
比如《小儿垂钓》《舟过安仁》《牧童》这三首诗,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这类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古诗词,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趣读来表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1.角色演读。比如《小儿垂钓》一诗,可以分为路人和小儿两个角色来趣读,读出路人的遥遥请教,读出小儿的远远摆手,读出路人看到小儿这番天真烂漫的默然神会,读出小儿突遇路人惊扰的机警聪明。
2.入境悟读。比如《舟过安仁》一诗,我们在朗诵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设诗人乘舟路过安仁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段轻松俏皮的音乐,也可以是一段图文并茂的动画,还可以是一段别开生面的实景录像。
3.拓展串读。比如《牧童》这首诗,我们可以将这首诗和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古诗《村晚》联系起来串读,通过串词把两首诗串起来朗读,让学生在互文共景中领悟诗词意境,感悟古诗词中经典的牧童形象。
这样的串读不光在节奏上津津有味,而且在体验中更是妙趣横生,读来令人喜不自禁,美哉、趣哉!
二、演中弄趣,情节汇编增童趣
“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时,结合每首诗词的内容和特征,经过再创作,以“诗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这些趣味诗词故事时,通过表演进入形象思维,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诗词,加深印象,并且轻松地背诵下来,乃至经久不忘。
(一)故事创编有新趣
古诗词里有故事,把孩子们喜欢的诗词改编到手抄报上来展示,使古诗词积累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变得简单、自然。
如改编李白的《赠汪伦》:通过改编,让故事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情节引人入胜,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而“李百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文也早已悄然印进了他们的脑海。
(二)入境表演赏雅趣
比如“剧本表演”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这是一种趣味无穷的艺术表演形式,学生有了任务,变得积极主动。教师指导学生把诗词改编成剧本,代入角色和情节,挖掘诗词中的精华部分,并给学生提供表演方面三个维度的支架,让学生自由发挥。
总之,古诗词表演的形式不可千篇一律,要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要积极调动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来,形式“活”起来,这样才能增添古诗词积累的兴趣。
(三)为诗作画添乐趣
为画作题诗是古人发表诗词的重要途径,诗画往往合二为一。如王冕的《墨梅》、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都是诗人为画作题的诗。为诗添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感受到理解,从理解到赏析,从赏析到交流,都是一种多元的体验,这样积累古诗词有一种意想不到的乐趣。
三、猜中藏趣,比较甄别添妙趣
小学生对于猜谜类的游戏却有着天生的喜爱,他们的游戏精神一旦得到尊重,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很快就会“更上一层楼”。顺应他们的天性设计和古诗词积累有关的形式多样的“猜一猜”游戏,往往可以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一)看图猜诗寻意趣
给学生设置看图猜诗的闯关、抢答游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思维,跟着感觉进入到理性的“对比、甄别、互应”的思维,品尝到找出答案的欣喜、得意。这样的活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来设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在以上“诗”与“画”的转换中,学生要充分调动回想能力、联想能力,而且要注意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品尝了思维的大餐,享受了游戏的乐趣。
(二)游戏闯关动人趣
“猜一猜”闯关这类活动是学生特别喜欢的益智类游戏,是提升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另一条“捷径”。
1.开心古诗词。我们可以下载“开心古诗词”这款应用软件,所挑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的,适合学生课内课外积累的,学生每成功通过一关就进入到下一个级别的挑战,每一关的头衔都足够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热情。
2.诗词状元郎。这款游戏可以根据韵律格式来组合诗句,清新简约的游戏画面,简单有趣的玩法,大量的诗词等待着孩子们来填充。这款游戏适合同学之间联机比赛,有排行榜的刺激激励。
3.诗词大会飞花令。“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现在的“飞花令”这款游戏将经典诗句中的一些字词打乱顺序,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字块重新拼凑起来,使其成为正确的诗句,考验的就是学生多元联想,层层组合的能力。
(三)听曲辨诗有情趣
听曲辨诗的活动可以和音乐老师协商进行,在班级和班级之间进行联赛,为了评选出“辨曲达人小组”,可以在举办比赛活动之前做活动推广,把活动的面扩大,在校园里营造一种准备比赛的氛围,并给学生提供搜集整理好的旋律包,让学生提前对旋律有具体的感知,并给比赛设计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 彭才华.《如歌的行板——彭才华古诗文课堂15例》【M】.北京:开明出版社,2021
2. 吕海艳.《古诗词教学高阶思维训练“四步曲”》【J】.《小学语文教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