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延伸,小学语文的古诗词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升华和创新。微课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视频作为教学工具,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炼、整合,形成一种可被学生所接受的新的教学方式。将微课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既能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革新,又能简化、直观、易懂的讲解,满足小学生自学、探究的需要。
一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一直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其在各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季羡林,王元化,金庸等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要拯救孩子们的记忆黄金时代,要摒弃背诵教条、背诵课外文章,推行中华古诗诵读方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这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而且可以反复咀嚼、发酵,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今后其他类型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学生学习不积极,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应该以人文关怀、与学生沟通、传递情感、创造美好体验为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小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是接受者。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都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会跟着做,所以,他们就会陷入一种消极的状态,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只会等,无法将自己的主动性完全释放出来。
(二)不正确的教学目的
中国古诗词内容丰富、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修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古诗词教学目标定得不当,主要表现为重释义、轻意体悟,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生字词讲解、词义解释、语法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其人文因素和审美情趣,从而偏离了培养目标。
(三)不同的学情与课堂教学的影响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一样,学生们的学业也会不同。比如,在问卷中设了一个问题,问他们能否掌握一首古诗词,有的认为简单,有的认为困难。学习古诗词的问题是不同的,有的同学很难理解古人的心情,有的同学看不懂,有的同学觉得古诗里的生词很难写,有的同学觉得背诵很难,记不住。教师无法在教室里同时兼顾所有的学生,剩下的学生,如果不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跟不上,也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们也不可能在上课的时候,就将全部的课程都安排好。因此,不同的学情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不一样,导致他们的发展无法得到最佳的发挥。
三 微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一)老师利用微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众所周知,现在的小学、古诗词课,“意境”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古代文人在创作各类古诗时,常常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其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达到“借景生情”的目的。小学生如果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意境,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并与之产生共鸣。因此,在利用微课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利用各种与古诗词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创造富有教育性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比如《元日》一节,教师就可以运用这首诗的内容,将中国人过春节的气氛和某些情景,融入到鞭炮、春联、千家万户的年俗,以及儿童的欢乐。
这样既能使儿童了解古人的过年与今天的过年有何异同,也能使他们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
(二)从微课中了解古诗词的内涵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古诗词的内涵的把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向学生讲解,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却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无法真正的感受到诗人的内心,而让教师去讲解,则会对学生的鉴赏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微课的形式,发现与古诗词相关的教学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又能使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有所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己亥杂诗》时,可以通过微课,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古诗词。
(三)教师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法让学生发挥无限的想像力
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的教学比较枯燥、单调,老师们可以合理地运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让课后的学习和复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教学的种种局限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教学资源上传、分享到班级的网上学习平台,通过微课视频,让同学在课堂上、课后的复习都能随时使用。同时,微课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充分想象和运用。比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清明》的时候,老师应该利用微课的录像,给学生们呈现一副清明时节的景象,细雨、行人、作者、牧童、酒家……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点睛之笔,营造出一种富于想象的意境,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作文作业,使他们在这篇古诗词中运用延续的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
(四)应用微课扩展教学体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传递。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运用微课来拓展课程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层次来制定课程目标,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微型课件;此外,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可以作为教材,教师通过微课展现抗疫英雄的事迹,小学低年级分享抗疫故事,高年级聚焦抗疫英雄的担当,激发不同学段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结语:因此,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角度来考虑,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优化设计和应用微课,为新世纪培养优秀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鸿.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7(28):149-151.
[2]洛桑顿珠.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15(28):109-109.
[3]张巨虎.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2016,02(17):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