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王春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春雷,.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当代中文学刊,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088.
摘要: 古诗词课堂备受学生喜爱,也是语文教学重要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内容和数量都有了调整,为了能够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古诗词群文阅读也成了小学语文阅读的重点。群文阅读是同时阅读一组古诗词,通过对比、类比的方式,保证教学质效,促进小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对于小学生语文积累、学习能力培养都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阅读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88
基金资助:

引言

群文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中引入群文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发展,还能够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中古诗词的内容,整合课外资料,科学组织小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为小学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诗以群聚,把握共性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想要达成既定教学目标,那么需要选择好“群体”。教师在课前,需要几首诗组织在一起,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对比、类比阅读,让学生快速整我这一类诗的特点,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1依据同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古诗词的题材比较丰富,如山水田园类、咏物言志类等,所以,小学教师在选择时,可以按照诗词的主题,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针对一种类型的诗词进行再次筛选,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某个主题下的诗词创作背景、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词时[1],可以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与其组成一组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围绕古诗中春天开展阅读活动,根据这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群内阅读。学生在刚刚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作背景以及时间等内容,三首诗词描写的春是不同时期的,其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春天是早春,而《游园不值》中的春是盛春,晚春则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描写的春天,通过对比三首诗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春天的特征,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并让学生去感受,体会诗人所想,针对三首诗进行对比,结合群文阅读目标与任务,感受不同空间中春景的韵味。学生通过这样学习比较后,会发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是通过“酥雨草芽”来描写早春的,而《游园不值》则是以“出墙红杏”来描写春的,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但是角度不同,描写的春景也不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这是群文阅读方式,能够实现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2]

2依据同一作者开展群文阅读。

教师在做群文阅读选材时,也可以按照同一作者来选择诗词,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时期所创作的古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古诗组成一组,通过对比阅读,可以更好学生更好地了解一位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望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春望》为一组进行群文阅读。《望岳》作为杜甫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中所呈现的更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充分表达了杜甫的抱负,勇于面对困难的气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中年时期杜甫所作,这首诗表达了其的抱负和才学,也展现出生活的潦倒,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抨击。《春望》是杜甫在国家灭亡之后,感受人民生活得水深火热后,感叹自己衰老,不能报效国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老年时,听到战乱结束,喜悦之情的一种表达。将这四首诗放到一起进行阅读,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报效祖国以及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

二、集合巧思,提炼议题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综合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提炼议题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集合巧思,提炼议题,结合议题设置多层次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比如:“乡愁、思乡”是古代诗人创作的永恒主题,教师可以将《秋思》、《泊船瓜洲》、《长相思》这三首诗列为一组,通过对不同作者描写“思乡之情”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以及不同诗人的创作特色[3]。教师将群文阅读的议题定为: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这些古诗中诗人是如果进行思想事情倾诉的,是如何创造意境的。教师根据议题组织学生对这组古诗进行品读,从而发现《泊船瓜洲》是通过“春风、明月”等意向传达思乡之情的,而《长相思》则是通过“山水风雪”等意向描写乡思的,不同的作者运用不同的意向对思乡之情进行描写,笔触不同、手法也不同,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积累古诗词阅读经验和方法,这对于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综合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助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体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三、学法迁移,自主阅读

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小学教师应该将课上阅读与课后阅读相结合,实现学生阅读迁移,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将课上作为基础,课后作为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进行群文阅读[4],感受和鉴赏古诗中的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促使小学生文化素养、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另外,课外古诗群文阅读的开展,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使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赠刘景文》是一篇课内古诗,从诗题方面入手,教师可以引入几首课外赠别诗,比如杜牧的《赠别》(其一)、《赠别》(其二),这三首古诗构成一组,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者关于赠别诗的描写,体会赠别诗的特色和风格,同时,整合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实现学生古诗阅读的拓展[5],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阅读方法和经验,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古诗词以高深绝妙的内涵,深刻的意境吸引着学生。为了全面的开展教学实践,加强学生群文阅读水平,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针对的开展古诗词教学,构建良好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促使学生更上一层楼,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