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融入国画教学的策略
彭利莉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彭利莉,. 浅谈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融入国画教学的策略[J]. 国学研究,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1.
摘要: 国画是我国传统美术史上的主流内容,在世界美术体系中也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我国文人墨客不仅非常关注画面的协调感与线条的流畅性,也非常讲究画作的意境,时常采用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创作人物画、山水画、花鸟鱼虫画等等,笔墨间尽是数不清的情趣。因此,国画本身就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初中美术教师也要通过国画教育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让学生既能欣赏国画艺术,也要引导学生创作国画作品,使其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国画的艺术风格与人文魅力,从而真正为促使学生实现终身成长做准备。
关键词: 初中美术;国画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01
基金资助: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历史悠久,意蕴深厚,是东方绘画的代表。在古代,国画也被叫作丹青,指画在绢布和纸上并进行装裱美化的卷轴画。到了近现代,为了与西方的绘画有所区分,国画开始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最为重要特征就是“写意”,画师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自己的道德观念等融入物象中。即使国画在内容上也追求事物的客观性,但是其大部分画师是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画来寄托内心的理想和情怀。中国画在创作中,始终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作为最高创作的最高标准。在初中阶段进行的国画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与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国画创作和赏析中,实现其艺术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融入国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意象思维

中国画侧重于写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思、所追求的因素,与笔下的景物、人物等融合在一起,达到“心物相通”的效果。大部分初中生在接触国画的时候,对国画的写意精髓不甚了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国画的内涵和精彩之处,引导学生感受国画的魅力,通过欣赏名师大作,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意象思维。

(二)锻炼提升学生美术表现力

美术学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实践性特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应用美术技能展开个人创作,使其活用这些美术技巧,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生活场景。在美术学科素养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被看成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也必须要全面解放初中生,让学生自主应用国画创作技巧,为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创新力做准备。其中,由于国画对画画材料有特殊的要求,需要准备宣纸、墨水、毛笔与国画颜料等,所以教师也要重视每一次指导学生画国画的机会,不可浪费资源,而且也可使用一些物美价廉的替代品,组织学生亲自制作画国画的工具与材料。这样一来,则有可能培养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易于激发出学生的美术创造意愿,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锻炼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融入国画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国画欣赏,提高学生兴趣

在常规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按照预期计划学习了创作美术作品的方式方法,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可以自主欣赏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关于发现美、欣赏美并感受美的能力发展。也正因如此,无法让初中生通过美术学习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美术学科素养中,教师必须要思考如何才能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国画教育的熏陶与启迪优化学生的个人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趣,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组织国画欣赏课。为了保证欣赏课的教学效益,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展现相应的艺术文化背景,因为每一副国画作品都是画家的真实心境展现,甚至于反映着某个时代的文化环境、时代特色,所以初中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也关系着国画欣赏活动的现实效益。另外,在国画欣赏活动中,初中生的感受、看法会有所不同,教师不可强迫学生形成统一结论,而是要鼓励学生从多元角度观赏国画,思考国画的表达方式与艺术风格。比如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教学中,初中生刚刚接触国画艺术,他们并不了解国画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教师就利用一组关于北京城市风貌的国画、油画与水彩画导入了本课知识,让学生对比这三张画的不同之处。在观察活动中,初中生会自觉对比国画、油画与水彩画的不同之处,直接进入美术欣赏状态。接着,教师就让学生继续欣赏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与苏轼的《潇湘竹石图》这两幅国画作品,学生可以从国画的技法进行分析,也可分析书画结合的创作方式优势,或者是自己在观赏这两幅图画时脑海中产生的联想等等。如此,就可以让初中生自主欣赏国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法

如今这个网络时代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使用各种智能化机器,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学生们似乎早已接收了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所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来进行教学。而且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早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可以方便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动态图教学,原始的黑板教学太过于古板枯燥,多媒体的使用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本身多媒体就是孩子们常见的东西,学生能很快接受。老师授课之前可以制作课件PPT,在开课之前通过播放PPT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对于课程的兴趣。例如:在讲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放一段和本课程相关或者有间接联系的歌曲,也可以放一段和所学知识配套的影视材料,培养学生在玩中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深化学习体验

中国画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美学与文化精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当重现于课堂。初中美术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赏析中国画,更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作技法,通过创作,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笔墨技法,包括笔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等。课前准备好素材,课堂中指引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感受书画六法的精髓,指引学生如何以笔作形,以墨写意,让学生将笔和墨有机融合起来,将自己的情感、追求等以事物的描绘传达出来,在不断地练习中,实现勾线、用墨、写意的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线造型”中,要从临摹入手,注重基础的积累,同时要让学生关注内心,摆脱外在对自己的束缚。比如在画荷花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荷叶的结构,通过向心聚拢笔法,从外到内的运笔,对荷叶造型,并且画出侧面荷叶,进一步画叶梗、花梗、花朵、花蕾、花蕊、水草、浮萍等内容,在空白处配上古人的相关诗作。从某个层面上而言,中国画是彰显人的个性、追求、审美,与人的心灵高度融合的艺术表达方式。初中美术课堂中对中国画技法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更关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的表达,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追求等呈现于画中。当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情、思想与笔墨融会贯通的时候,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国画的意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国画艺术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国画资源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瑰宝,也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引导学生欣赏国画、鉴赏国画作品,使其全面探索国画的笔墨章法、色彩配合与创作形式等等,可以让学生体会美、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美。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组织国画教学活动,利用国画资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有效落实学科素养教育目标,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沙舟.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堂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中),2020(09):35.

[2]江娉.初中美术中国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